当前位置: 主页 > 出行安全 >

旅游及探险中的避险与自救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栏目:出行安全

高原反应

高原是与天接近的地方,旖旎壮美的景致,神奇壮阔的风物,处处显示出与平原迥然不同的特点,人在高原往往有一种心灵被洗礼净化的感觉。然而高原的高海拔常常导致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这种缺氧状态下的高原反应使得许多人把上高原视为险途。神圣的高原,竟是如此让人望而却步。

2001年1月25日深夜10时30分,海拔4200米高的四川,巴朗山山腰。山路被笼罩在漆黑的夜色中。

一辆从成都驶来的大客车突然抛锚。四周没有人烟,手机收不到信号。由于高原缺氧,气压极低,加上缺水断粮,车上33名游客中陆续有人出现了高原反应,恶心、呕吐、窒息,一位年轻女子甚至休克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25日下午2时,33名游客乘坐的大客车和另一辆满载同样去四姑娘山游客的中巴车出发了。途中大客车离合器和轮胎出了毛病,修理后仍可前行。当晚10时30分到了海拔4200米高度时,前面的中巴车因车速快早没了踪影,没想到,大客车此时却因离合器的故障而停在了山腰。时间一分分过去,车窗外仍是一片漆黑,除了山风,没有一丝声音。

大约15分钟后,重庆来的杨先生出现腹痛、头晕等症状,他连忙要求导游给他使用备用的氧气罐,吸了几口氧气后症状有所缓解。接着更多的人开始出现了高原反应。游客陈德红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头一偏,竟晕倒在丈夫怀中!导游忙把氧气罐递来救急。1小时过去了,33名游客几乎都感到空气稀薄,纷纷要用氧气,车上仅有的4罐氧气很快用光了。车窗内结了一层薄冰,金属窗框被冻死无法打开。此时,64岁的刘太婆拿出自己带来的枕头大的氧气袋,在导游的协调下,每个人轮流呼吸。大家都一点点地吸着这救命的氧气,生怕自己多吸了,别人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当前面的中巴车到达目的地后,负责接待的旅行社却迟迟没有等来后面的大客车。据该旅行社的吴经理介绍,当时他估计客车可能在途中出事,于是向当地警方求助。但派出所派出的长安面包车在行驶一个小时后,却打滑栽进冰窟窿里。一直到26日上午11时,才又找了一辆客车救人,可赶到现场时,只剩下那辆抛锚的大客车,游客们却不见了。

原来,26日上午10时,导游和两位游客拖着疲惫的身体勉强下车步行前进,希望能够拦上车。幸运的是,3个人走了数百米后,一辆由小金县驶往成都的客车缓缓开了过来。据其中一位游客称,他当时几乎兴奋得晕了过去。至此,游客已经被困12小时。于是,33名不同程度缺氧的游客被送到卧龙,导游在安排好食宿后立即通知旅行社,游客们自25日中午过后吃上第一顿饭。27日下午,33名游客返回成都,其中两名游客因严重的高原反应被送往医院急救。(刘 宇/文)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被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空气中氧的浓度也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的高原就会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严重者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口唇轻度发紫、面部浮肿等反应。

预防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可以预防,因为它和到达高度、上升速度有很大关系,因此上高原要慢慢上。它也和个体适应能力有关。在上高原前进行体能训练,做有氧运动(主要是耐力性项目),如长跑、游泳等等,很有益处。患有感冒者应等病愈后再上高原。

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

◆需到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应通过仔细的体检,检查是否患有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

◆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要阶梯上升,逐步适应。

◆必须快速到达3000米以上地区时应携带氧气装备及预防药物。如利尿剂、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等。也可在进高原之前两天开始服用复方党参片,每天8片,可以使高原反应减少80%。

◆饮食尽可能吃高糖的食品,结构调整为第一碳水化合物、第二脂肪、第三蛋白质,有条件的多摄入液体能量,如果汁、牛奶,还能补充一部分水分。奶茶是很好的一种食品,酥油茶更好,是高热量食品,并且脂肪多,对皮肤有保护、湿润的作用,里面的茶碱还可以起到利尿作用。

◆到达高原地区后,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尽量减少并避免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

上一页1 2下一页上一页1 2下一页

-->
上一篇:老年人过年旅游 安全问题莫忽视 下一篇:野外生存之小材大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