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交通住宿 >

从敦煌到天水,四库文化是如何用实景演出带动在地文旅市场的?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栏目:交通住宿

从甘肃省最西端的城市敦煌出发,到东南部的天水。乘坐火车的话,总共需要压过1481公里公里,耗时17个小时。这个数字,因甘肃省面积的广大,在中国的所有省份中独一无二。

就在六年前,王儿将和四库文化在这条“路”的起点敦煌,策划了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没人能够否认《又见敦煌》的成功,1350多场次,购票人次达到84万。以普通票每张298元计算,总计收入超过2.5亿。

更重要的则是,《又见敦煌》背后,是一扇文旅品牌化运营的大门。 包括《又见敦煌》在内的一系列文旅产品的诞生,使敦煌成为中国文旅行业的热门概念,而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周边文化开发,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新的活力。

这样看来,它是一个小火星,又是照耀前路的火炬。

六年后,他们带着《天水千古秀》来到天水。与天水的合作,是四库文化第二次和甘肃在地文化亲密接触。敦煌与天水,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又见敦煌》为行业带来的巨大改变,让更多人对他们充满了期待。

伏羲故里的一场现代实景秀

一场大型实景剧最终落地天水,有多方面的原因。

项目落地前的一次对话中,四库文化董事长王儿将向我们透露了其中一个:“这里正是一个和四库’以文化为魂’的理念契合的地方。”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传说始祖伏羲、女娲和皇帝皆是诞生于甘肃。这一背景,恰恰与四库深耕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相符。

“56个民族里,有54个在甘肃留下足迹。”王儿将说,“甘肃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我们的《又见敦煌》和《天水千古秀》的创作,都是建立在这数千年的历史和万里的丝绸之路的背景下的。”

天水的故事套用一句俗话,连起来就是“这里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天水”得名为天水之前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八千三百年到公元前四千八百年的这段史前史时期,这片土地就已经有人居住。

“三皇”之一的伏羲,便是在这段时期诞生。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和文字,这些文明成果从这里出发传向东方,中华文明从此开始散叶,辐射整个东亚大陆,才有了之后“三代之治”的辉煌。

天水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天河注水”的传说。两千多年前,汉代时,秦州地界一夜之间形成一个大湖,当地人传说是天河水倾泻而下形成。这个故事被汉武帝听到,便在此置天水郡,这一地的故事,便都成了天水的故事。

就这样过了三百多年,出身天水的麒麟儿姜伯约,为给天水命名的汉帝国站完了最后一班岗。

又过了一千八百年,这一千八百年里,丝路一路通到地中海沿岸,沿途无数帝国兴起又灭亡,最终,到了我们生活的今天。

从大地湾遗址到伏羲,再从伏羲到汉武,从汉武元鼎三年天水成为天水,再到今天的天水,总共跨过了八千三百年历史。

要在这些牛毛多的故事里抓重点出来,把八千年的历史浓缩到一个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之所以最终选择伏羲为主人公,王儿将董事长也给出了答案。

“《天水千古秀》的创作,是在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今天天水人的视角,将伏羲’请’出遥不可及的传说,塑造成为有血有肉、有智慧有情怀的人物,把人文始祖的精神品格注入到古往今来代代相传的人物形象当中,通过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发生过的故事,描绘出一个族群数千年沿袭的精神速写。”王儿将表示。“我们希望能在实现演出中,再次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向观众展现8000年前先祖的超凡智慧,在创新传承中展现甘肃的自信与风采。”

另一方面,甘肃省政府与天水市政府多年来热心向全国公众推广伏羲文化。自2005年起便开始举办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届。正是对伏羲价值共同的理解,促成了这场伏羲为主人公的实景演出落地。

当时正处于中华文明肇始的时刻,伏羲和他的部落自身就是“生生不息”这一意涵的代表。当人类文明还处在早期,整个东亚都是一片新天地,这批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带着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出发,勇闯丰饶的东亚大陆。数千年后他们的子孙和学徒遍布了整片有人居住的地区,这些努力最终铸成了今日的我们。

中华民族先祖建立部落、发明八卦、繁衍生息的画面,都在专门打造的剧场中,通过现代化的光影效果和动线设计一一再现,现场的观众通过多维度、立体的观影方式,更加能够沉浸其中,了解文明初创的艰辛与一代代生息繁衍中生命的厚重。

除历史传奇外,剧中也展现了活色生香的天水民俗,艺术化地呈现举世瞩目的盛典——伏羲大会的场景。伏羲大会以坚定文化自信的视角重拾人们的根脉记忆和精神共鸣。


立足于伏羲建立的起点,通过秦汉、三国、唐宋等等时代的演绎,《天水千古秀》将超越时空,随着故事的推进和情景般地重叠呈现,进入剧场后,观众将进入壮观瑰丽的幻境空间,人们将感受到天水作为华夏文明见证,跨越历史维度的宏大气量。

被舞台剧点亮的西北夜晚

另一个理由则是,从经济上看,2019年天水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量已经超过800家,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2.8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20%和21%。如果不是疫情影响,这个数据今年想必会更高。

这一数据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国风复兴”等传统文化概念的兴起,正在为拥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天水带来大量的潜在受众。

事实上,开发西北文旅市场,长久以来都是行业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这里的景致虽然和以往游客们热爱的名山古刹、海滨小城截然不同,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曾是文明发育核心区的甘肃境内,千里戈壁和黄土之下埋没着有待发掘的,数千年的文明遗产。所到之处虽不似小桥流水、海滨沙滩的轻松惬意,却遍布我们文明的伟大过去,汉唐帝国的历史遗迹。

就是这些原本虽有美丽,仅仅因为距离而颇叫人为难的元素,在当下“国风”、“传统文化”等概念兴起、科技大大缩减了人与人沟通的距离后,逐渐开始得到受众的关注,年轻一代对于历史、文化无一不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特别是“丝绸之路”概念的复兴,将人们带回了西北曾是帝国中心的辉煌岁月,一批又一批的旅客乘着高铁来到甘肃观瞻古老帝国遗留的古迹,或是在互联网上,体验汉唐风韵的文化产品。

传统文化复兴的火热,也带动了游客数量的飞速增长,这对历史久远的西北省份而言恰逢其时。就甘肃一省来说,2013年至2018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11.1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35.75亿元,年均增速均超过2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为了进一步开发市场,成功的试水者和跨界开发的例子层出不穷,实景演出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形式的线下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观众的热捧,在很多旅游城市与景区,甚至成为融入原本业态的新景点——其中最为成功的那一部分,就包括了四库文化的《又见敦煌》。

这一类新兴的表演形式所以成功,就在于将碎片式的历史文化信息用全新的创新创意进行表达,借助“身处故事发生地”的独特地理优势,打破观看者与演出者的的界限,实现与历史的真实沟通。这种无法在一般影院、剧场取得的独特吸引力自然会得到观众的喜爱,甚至有人会专程为观看演出而来。

另一方面,演出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植根地方演出的特性,还可以进一步,为地方提供工作岗位,拉动经济。以《天水千古秀》来说,既可解决排演、剧场工作人员所需数百个工作岗位。未来,围绕实景演出与天水当地各景点结合开发旅游产品,也为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进一步拉长消费链提供了新的维度。

结语

疫情过后,中国各地方旅游市场,也急需能够点燃游客热情,让他们动身赶往异乡的文创产品。

《天水千古秀》的出现,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以内容质量的把握,将目标受众拉出家门,来到千里之外的城市,经历一场声光与文化交织的体验。对一度因疫情而低迷的市场无疑是一种启发。

更长远地看,天水、敦煌,乃至整个甘肃省由旅游带来的热度,在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旅客候,正在缓缓积累,转化为人们对本地文化和历史的好奇心。反过来,对历史的探索越深入,就越有人会希望能够来到这边了解这些文化。

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文化开发的成果,也将转化为新一轮的文旅资源,提振当地经济,甚至成为辐射周边文旅开发的助力。



上一篇:庆双节 速8酒店9月多店盛大开业 下一篇:途家十一出游预测:订单量预计恢复去年同期8成,家庭携宠出游热情高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