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游记攻略 >

在世界尽头相遇【亚洲卷】神奇北印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栏目:游记攻略

关于我

80后,白羊座。

躁动的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好感。

管不住的脚,总想多去外面走走,或许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很美,生活很美。

走过了很多地方,留下了很多回忆,

拍下了很多照片,记录了很多见闻。

希望能都讲给你们听。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

“君看”(yezhou325)

前面的话

从印度回来已经四个多月了,每每和朋友聊起这个国家还是有很多话题,很多人对这个国家充满好奇,却又透露出不少的偏见、嫌弃甚至畏惧。

在印度20天里,当刚下飞机就被印度人骗了两次,在瓦拉纳西因为肠胃炎引起发烧卧床不起,拥堵在格雅极为混乱吵杂的马路上,在火车站与tutu车司机斗智斗勇,拉着旅行箱走在遍地屎尿狭窄的巷子里,在面对很多无法理解的习俗和环境问题时,我产生了太多次强烈的归国冲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选择来这里旅行受罪。

但回过头来整理旅途中的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时候,却又开始对它产生了很多怀念。对印度的心态变化可以简略归结为:好奇-厌恶-习惯-好感-好奇。一开始的好奇和去所有新国家前一样,而最后的好奇则是印度独特的魅力所在。旅途中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天都在刷新认知和三观,让人无法理解却又想知道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毕竟“存在即是合理”。

在回国的几个月里我开始翻阅资料,从宗教、历史、文化和社会多个维度去了解这个神奇国度,去尝试理解他们奇怪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并产生很多认同感,甚至开始期盼着对它的下一次探访。印度对于很多人都是“勇气之旅”,这样的勇气是让我们排除外界的干扰和偏见,亲身去验证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现象,并尝试理解并接受它,这是一个解惑和去除偏见的过程,最终也让我们对多元复杂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包容,这何尝不是一种旅行的意义。

  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  

  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 --马克·吐温笔下的印度  

印度旅游局的全球宣传口号是:Incredible India,我觉得真是极为贴切,这里无处不充满了不可思议(也许国人更愿意称之为“奇葩”)。下面就让我打开这扇南亚大门,带你去看一看这个神奇又神秘的国度吧。

行程安排

印度国土面积大,旅游景点比较分散,加上城市间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如果要深度玩转印度至少得花上2个月以上的时间,对于上班族来说这绝对是不太可能的事。此次的行程全部集中在印度北部,这里是古印度的根基所在,也是印度文化旅行的精髓所在。

20天的行程安排虽然覆盖了大部分有名的北部城市,但还是因为时间不够错过了挺多地方。一般北部行程会以加尔各答进-德里出(或者相反)的线路,这样可以基本不走回头路,由东自西贯穿整个北印。而我因为贪图便宜机票,所以选择了德里进德里出,走了一个大环线。

大部分城市停留两天,基本可以不慌不忙的逛完所有景点。城市间的交通工具主要以火车为主,部分稍远的行程考虑了飞机(如德里-阿姆利则,瓦拉纳西-乌代普尔,杰伊瑟尔梅尔-德里)。

最终行程安排:

德里--阿姆利则--斋浦尔--阿格拉--菩提伽耶--瓦拉纳西--乌代普尔--焦特浦尔--杰伊瑟尔梅尔--德里

★ 印度之行从被骗开始

在昆明飞往德里五个小时的飞机上,我毫无困意地恶补着印度历史和生存指南。一段跨越春节的20天旅程即将开始,这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春节,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旅行,期待又有些不安。

飞机缓缓开始下降,打开遮光板稍作休息,眼前的场景让我大为震惊,与湛蓝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半空中厚厚的一层褐黄色雾霾,如乌云般的完完全全笼罩着整个印度大陆。随着飞机毫不犹豫地直插进雾霾中,我开始下意识的屏住呼吸,懊悔没多带几个3M口罩,也开始为此行的健康开始担忧。

德里英迪拉·甘地机场得名于印度第一位女总理,整个机场干净整齐,设施齐全,随处可见的印度元素让人很快有了融入感。在入境大厅处有一面巨大佛手墙,气势恢宏,九个佛手摆出不同的指法,手心都有一朵莲花,浓浓的宗教感迎面而来。

顺利过关后,在机场问了很多人都没有找到银联标志的ATM,最后用美元换了些卢比使用。为了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省钱),我选择了地铁转公交的方式前往住宿地,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决定让我被印度人连续骗了两次,对印度的印象瞬间触底。

◇ 案例一:TuTu车司机欺诈

乘坐地铁从机场到达德里火车站,去往旅店还需要转乘公交车,考虑到时间成本决定坐TuTu车。当我提着箱子四处张望的时候,若干印度人已经眼睛冒绿光的围过来,好似看到猎物的狼群,事实上我确实是一只即将被宰的羔羊。在他们的游说下,我选择了其中一个司机并谈好价钱(200卢比),上车出发,骗局就这么开始了。

和我同时上车的除了司机,还有另外一个人,坐我旁边一上车就开始和我热情聊天,问我从哪里来,觉得印度怎么样。我也奇怪为什么他要和我同车,后来司机解释说他们是朋友,顺路送他回家。

大约行驶了10多分钟,车子停在了一个路障前面。司机问我有没有游客通行证,我一脸懵逼,攻略上从来没有提到这个东西呀。他说游客需要有通行证才能进入德里市区,这个时候看守路障的保安也过来让我先去办证。我当然是拒绝,让司机送我回火车站,我重新换一辆车。见劝服无效,司机让我下车并支付200卢比。当时我就很气,但是想着刚到印度,又一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也就人民币20元,算了。

打发走他们后,我往前走了几步,赫然发现我居然回到了上车的地方,火车站又出现在我眼前。原来刚才10分钟的路程是在绕圈,和我聊天的那个人就是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不让我看手机地图,而刚才的路障只是一个停车场的入口,真是套路满满。

◇ 案例二:疑似假警察执法

又回到起点,这次我决定不再相信TuTu车司机的鬼话,改乘坐公交车。印度的公交车站牌真是谜一样的存在,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上车的地方。10卢比坐上公交车,司机给了一张很小的车票,觉得也没啥纪念意义,随手就扔掉了,这一扔可就惹祸了。

到站下车,一个印度人突然气势汹汹的朝我走过来,说要看我的车票。我连忙解释说,车票被我不小心扔掉了,但是我确实有买票。但是他一直大声的质疑我,是不是逃票,我TMD就想人民币1块钱的车票,我有必要逃票么,而且这人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也没穿制服凭什么来质问我。但是最终还是不断卖惨,解释第一次来印度,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则,希望原谅,下次不犯。

几个来回后,周围已经聚集了挺多人,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人群里一位大哥过来帮我圆场,最终帮我解围成功,有惊无险。最后要吐槽一句,印度的公交车到站是不停稳的,基本都是行驶中跳上跳下,真是开挂民族,惹不起惹不起。

★ 德里|一座城市,两个世界

德里是印度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脏乱差的首都之一。虽然如此,德里还是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这些景区可以以市中心的康诺特广场分成南北两区域,两天的时间刚好合适。

德里两日游

Day 0(晚)  印度门

Day 1 贾玛清真寺-旧德里(月光市场)-红堡-阿格拉森阶梯井-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拉克希米纳拉扬印度教寺庙

Day 2 顾特卜高塔-莲花寺-胡马雍陵-洛迪花园

◇ 印度门

在印度有两扇印度门,一扇位于孟买,它打开了印度的海上贸易之路,一扇位于德里,它分割了新德里和旧德里。在旅店放下行李后,赶在日落时分乘车来到了印度门脚下,把这里作为印度之行的第一站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

印度门屹立在德里市中心的一个六角形花园正中,远看和法国凯旋门如出一辙。这个德里的新地标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观光,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地标”,周围草地已经被游客踩秃了,满地都是垃圾和残枝败叶,广场上被卖玩具,卖食物,卖杂物的小贩围满,吆喝声、吵闹声不绝于耳。

其实印度门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代表英国出征而阵亡的印度士兵修建的纪念碑,在门下面放置着燃烧的火盆以及烈士的头盔和步枪,卫兵在此看守着烈士的英灵以及国家的威严。

印度门西侧是笔直的国王大道,这条主干道的尽头是印度政府办公区域,总统府就位于此,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重度的雾霾下可以依稀看到建筑的轮廓。

和印度人只有几个小时的接触,我已经发现相机镜头对他们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吸引力,每个印度人都特别喜欢拍照而且镜头感十足,在自拍这一点上更是和中国人相比有过之无不及,随处可见拿出手机就开始自拍的印度人。

入夜后的印度门顶部呈现出印度国旗的颜色,白色的主体墙面和绿色的灯光在夜晚让人觉得有一种很阴森的感觉。此时这座大门似乎成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我不敢多想,赶紧回旅店睡觉。

◇ 贾玛清真寺

根据Lonely Planet的介绍,贾玛清真寺在早晨7:45有唯一一场允许非穆斯林出席的祷告,为了观赏这一仪式,我很早乘车来到旧德里,穿过几条嘈杂的小路后终于抵达了这座藏在闹市中的印度最大清真寺。

虽然我没有参与到这场清晨的祷告会,但幸运的在这里欣赏到了日出,在清晨游览贾玛清真寺绝对是超值的体验。因为雾霾的关系,印度的太阳没有那么刺眼和强烈,阳光在穿透空气中的杂质后十分温和的洒在红砂石外墙上,神圣又壮美。

贾玛清真寺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修建,这位痴情又可悲的君主对于建筑艺术有着完美的追求,泰姬陵就是他的最佳杰作。

参观清真寺不需要费用,但是如果携带相机需要交付300卢比,然后可以获得一张很简陋的拍照许可票。(交拍照费也算是印度景区的一大特点了)。

和所有清真寺一样需要注意着装,必须脱掉鞋子才能进入,如果不愿意寄存可以提着进入,只要鞋子不落地即可。冬天来的话一定要穿足够厚的袜子,一是地面很凉,二是满地鸽子粪便可以有效隔离。据说夏天的时候地面滚烫无比,脚踩在地上宛如铁板上滋滋作响的猪蹄。

两侧长廊已经成了无家可归信徒的居所,他们除了虔诚的信仰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清真寺的祈祷大厅由白色大理石铺设而成,每一块上面都刻有清真寺的轮廓图案,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好看。大厅里虔诚的穆斯林席地而坐,面对圣城麦加方向诵读《古兰经》。

贾玛清真寺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只要支付100卢比就可以登上高高的宣礼塔欣赏城市风光。去过那么多穆斯林国家和清真寺,这是第一次登上宣礼塔,当然121级的台阶也是对体力的一个挑战,直到登顶的那一刻你会觉得一切值得!

离开贾玛清真寺的时候,外面的市集已经热火朝天的开始营业了,眼前是一片喧杂的市井景象,身后却是清净的心灵圣地,宛如一个能量结界,源源不断的给信徒们输送精神力量。

◇ 月光市场

从贾玛清真寺出来后前行几百米就来到了月光市场,虽然名字很美,但是你一定不能对这个市场抱有任何的期待和幻想,并且这里也不会让你“月光”。强烈建议游玩这片区域的时候结伴而行或者乘坐人力三轮车。

这是一条极为嘈杂混乱的购物街,已经存在了300余年,两旁的建筑和商铺早已破旧不堪,如蛛丝般的电线挂在头顶上,垃圾遍地都是。街头小吃摊贩、背货的搬运工、路边洗漱的居民、购物的市民、国内外游客、流浪狗、牲畜全部拥挤在道路上。货车、TuTu车、人力三轮车、马车、牛车也在其中穿梭,这种景象真的让我目瞪口呆、惊愕诧异。

第一次走在旧德里的老街道上,每个路过的印度人都会用十分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你,甚至10几秒一直盯着看,直到走出他们的视线。因为穿着破旧不修边幅,很难不想像他们会有过激行为,虽然可能是心理作用,但我还是下意识的紧握住相机,不敢轻易抬起来拍照。只有到人多,或者有外国游客的地方才勉强敢拿起来按两张。

不过在INS上曾有外国网红在旧德里香料市场屋顶拍出了很好看的照片,这也吸引了挺多跟风人士前往模仿,如果胆子够大是可以在这里多玩一阵子,毕竟这里才是印度人真正的日常生活场景,最接地气的地方,也是记录印度人文最佳的地方。(下图来自:小红书@北京小风子)

◇ 红堡

穿过月光市场沿着一条主路一直走就可以到达红堡,这座巨大的红砂岩城堡也出自沙贾汗之手,是德里必去的景区。可惜因为印度正在举办“庆祝圣雄甘地150周年”的活动,红堡暂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红堡前面的广场上,正在展出关于圣雄甘地一生成就的模型展,同时也有展示印度的军事力量、民生情况、经济增长、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秀肌肉”。

◇ 阿格拉森阶梯水井

在印度阶梯水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种阶梯式的设计让人更容易接近水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纳凉和社交的场所。精湛的石匠的工艺和几何式的设计让如今废弃的阶梯水井,成为了印度特有的一种建筑特色和景点。

阿格拉森阶梯水井位于康诺特广场附近的群楼中央,非常隐蔽,不过一般TuTu车司机都知道。这一片属于新德里地区,所有整个市貌比较干净,建筑也新很多。

站在阶梯水井顶端俯瞰过去,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复杂的构造令人叹为观止,四周都是拱形的壁龛,楼梯斜插进地里面,仿佛一座地下宫殿的入口,有一种神秘古老的感觉。

顺着楼梯可以一直走到井底,底部洞穴的穹顶及墙壁上也有很多壁龛,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各种禽类的安乐居,阴冷潮湿的霉丑味和鸽子的粪便让人不宜久留。蓄水池的出水口处已经被铁门拦住,池里已经干涸,逐渐变成了一个垃圾堆放地。

风格一致且对称的壁龛是非常合适拍照的地方,也是情侣谈情说爱的好地方,一对一格既浪漫又有一些私密性。

◇ 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

我们很早对于印度人的外形印象就是包头巾的大胡子,这种外形就是典型锡克教教徒,锡克教徒必须遵守的为正义而进行圣战的五条“卡尔萨戒律”称为“5k“标志:kesh(终生蓄长须发),kangh(戴发梳),kacch(穿短裤),kirpan(身佩短剑),kara(戴手镯)。

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是德里最大的锡克教庙宇,白色大理石和金色的穹顶给人一种十分洁净的感觉。 进入之前需要在游客中心处寄存鞋子和袜子(必须光脚进入庙宇),并且在入口处领取公用的头巾,把头给包住。

锡克教庙宇中的水往往被视为圣水,每个进入的人都必须先在水池中洗脚,更有虔诚的信徒会把水洒在自己头上,甚至喝下一小口(洗脚水?)。这些圣水既能祛除身体上的病痛,更能洗净灵魂上的污垢。

进入庙宇后圣歌在耳边不停的吟唱,信徒们或三五成群席地沉思,或围绕着水池慢走祈祷。当圣歌吟唱到某一重要时刻时,所有人都会停止一切活动开始祈祷默念经典,集体祷告。

锡克教庙宇里面金碧辉煌,没有偶像崇拜,只是供奉着锡克教的经典。内部不允许拍照,因为不知情拍了几张,直到工作人员上前制止了我。

◇ 拉克希米纳拉扬印度教寺庙

拉克希米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毗湿奴的妻子,被称作吉祥仙女,而位于德里曼迪尔街上这座以橙黄和赭红为主色调印度教庙宇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寺庙非常新,人也很少,非常清净。

印度教庙宇比起清真寺和锡克教寺庙就严格很多了,进入前必须把手机相机全部存在在门口的保管处,寺庙的内部有很多的雕塑和画像,所有都来源于印度神话故事,可惜去印度前功课不足,对于这些神话故事了解不够,整个游览下来收获颇少。

在庙宇的后面有一个颇为神秘的小花园,这里允许带相机进入,可以拍摄庙宇外部的精美的雕像和装饰物。

在花园里面有除了有几座正常的建筑外,其他的雕塑和设施都非常奇怪,应该都是源于印度神话中的某些元素和故事事件,但是这拙劣的工艺真的让人觉得有些山寨和可笑。

一整天在德里的游览,让我开始渐渐习惯了印度的节奏。在这座超大型城市中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有市井的烟火气有不同的虔诚信仰,有干净整洁街区也有混乱喧杂的市场。

这些初感觉让我对印度逐渐有了一些好感,而后面旅程中的小细节和即将认识的印度人会让我更加喜欢上这个国家。

◇ 顾特卜高塔

从历史上来说,印度人有点惨,除了建立了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两个本土王朝外,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被不同外族入侵统治的悲惨故事。波斯人、希腊人、中亚游牧民族、穆斯林、甚至英国,挨个把印度次大陆占领统治了一遍。

目前印度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两个不同时期穆斯林帝国留下的。吸着清晨“醇香”的雾霾,我前往今天第一站——穆斯林正式统治印度的纪念地,位于德里南部的世界文化遗产——顾特卜高塔。

苏丹顾特卜击败了众多印度国王后,最终成为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为了彰显功绩下令修建这座“胜利塔”,印度被穆斯林统治的时代也从此开始。清晨的顾特卜塔景区内十分安静,游客很少,是最佳的游览时间。

  “谁在地上为真主修造清真寺,  

  真主就在天国为他建造同样的寓所“  

顾特卜的胜利也是伊斯兰教的胜利,在往后几百年的岁月中,伊斯兰教成为印度本土宗教的敌人,并慢慢开始在这片大地上传播开来。

景区内有大量的遗迹群,这些残垣断壁的建筑现在只能看清楚轮廓,这里曾是古瓦特乌尔清真寺——印度第一座清真寺所在地。穆斯林拆毁了27座印度教和耆那教庙宇,用寺庙的砖瓦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所以石柱上依稀还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装饰花纹和图案。(据说高塔除了是“胜利塔”之外,也是一座宣礼塔,用于传播伊斯兰教义)

在清真寺前院中央树立着一根铁柱,相比旁边的高塔,它实在太渺小了。但据考古学家考证这条铁柱修建于公元四世纪,原本是一座毗湿奴神庙的一部分,铁柱最为神奇的地方是在历经1600年风霜后,该铁柱不锈不倒,被光荣赋予”德里铁柱“之名。

所有帝王都会以扩大宫殿和象征物规模来保持其荣耀,新的苏丹想在顾特卜高塔旁边新建一座从高度、周长及豪华度都胜过前者的高塔。

不幸的是,这座阿莱高塔(Alai Minar)仅仅修建了一个底座,阿莱苏丹就遭遇暗杀,工程被迫中断。从此阿莱高塔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烂尾楼,只能默默见证曾经帝王的野心。

伊勒图特米什是顾特卜的女媳也是下一任苏丹继承人,在位期间壮大了整个帝国的统治,如今他一直安息在白色大理石棺椁中。这座面积不大的红色砂岩建成的陵墓,因为年代久远,屋顶早已消失,只留下墙壁上精美的雕刻图案和阿拉伯文字。

阿莱大门是古瓦特乌尔清真寺的正门,精美的雕刻令人眼花缭乱。大门前面有一个小房子,这里是伊玛目·扎敏的墓地,他曾经是古瓦特乌尔清真寺的领袖,如今也与清真寺一起长眠于此。

终于靠近了园区最重要的建筑顾特卜高塔了,站在塔下抬头仰望,确实十分震撼。塔身由红黄相间的石块组成,,每隔一段就镌刻着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经文,也有用印度传统工艺雕刻的图案,可以说这一建筑打开了伊斯兰建筑和印度建筑融合的先河,也才有了今后莫卧儿帝国那些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杰作。

离开顾特卜高塔的时候,一群小孩子闯入了我的视线,当我举起想起准备拍下他们的时候,他们居然定住了,开始对着镜头微笑摆造型。

从那一刻开始,简直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我开始一路记录身边的印度人,拍下他们的生活,留住他们的笑容。

◇ 胡马雍陵

德里的另外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陵墓,它的主人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位皇帝胡马雍。这里是印度的第一座花园陵寝,是伊斯兰与印度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也是泰姬陵的设计灵感来源。

准确的说胡马雍陵景区是一个墓葬群,这里不仅有他的陵墓,一些与他相关的人也安葬于此,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顺着主干道一直走就来到一座非常壮观的大门,这里是胡马雍陵的西门。西门两侧是一个小展厅,这里成列着胡马雍陵的建筑模型和建造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六角形的窗花特别漂亮,相信有阳光透过的时候,洒在地面上的影子会更美。

陵墓前面有一个方形的喷水池,把周围的花园对称的分成四个区域,在看看陵墓主体也是对称结构,这种完美的对称性是莫卧儿建筑的特点之一。

爬上略微有点陡的楼梯后,站在陵墓的第二层,视野立马就开阔了起来,四周的花园和建筑都尽收眼底,在这里更能看出整个陵墓的完美对称性。

陵墓整体由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砂岩修建而成,配色十分讲究,同时严格遵循了伊斯兰教的几何哲学。让我摸不着头脑的是,每一座拱门上的大卫星,这和犹太教、犹太人应该没有太大关系,纯粹是穆斯林喜欢用星月图案和几何图形去装饰建筑吧?

陵墓可以进入观赏的,空旷宽敞的大厅显得非常庄重,而胡马雍的衣冠冢就位于内饰中央,供后人参拜。

胡马雍这位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既没有他老爸巴布尔那么骁勇善战,又没有自己儿子阿克巴那么治国有方,死后却被后人修建如此一座雄伟的陵墓留以纪念,让人有些想不通。

◇ 莲花寺

莲花寺是一座巴哈伊教的寺庙,说起巴哈伊教,读过我之前游记的朋友,应该记得那座在以色列海滨城市海法的巴哈伊空中花园。

莲花寺的整个建筑造型如同其名,是一朵正在绽放的白色莲花,由三层花瓣组成,每一层花瓣都是九片。虽说是寺庙却有如此现代的造型,还是比较颠覆认知。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安排下,游客可以走进寺里面。硕大的厅堂里极为简朴,没有神像,没有壁画,就像一个朴素大方的礼堂。这里不允许拍照,不允许说话,只要静静闭上眼睛感受宁静,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莲花寺遇到了来这里游玩的学生,他们一见到我就非常热情的和我合影,争先恐后的和我握手,让我给他们拍照。在听到我夸他们很帅后,激动的欢呼雀跃。

终于有一次,感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也许这样的事情有且只会发生在印度。在后面的行程中,我发现印度人对中国人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和喜爱,他们喜欢和你搭讪,喜欢和你自拍合影,喜欢和朋友炫耀他有中国朋友,这些现象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 洛迪花园

洛迪王朝是德里苏丹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在这之后大名鼎鼎的蒙古后裔巴布尔(胡马雍的老爹),彻底粉碎了德里苏丹国几百年的统治,成立了莫卧儿王朝。

傍晚时分来到洛迪花园是个不错的选择,曾经这里是洛迪王朝的皇家园陵,如今已经被改造成免费开放的市民公园。

和吵闹脏乱的街道相比,这里宛如一片净土,枝繁叶茂的树林,干净整洁的花园和绿地,漫步在花园里让人心旷神怡。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古雅精美的穆斯林风格古堡和陵寝上,庄严且神圣,丝毫不会让人觉得阴森恐怖。

洛迪花园是印度人休憩,约会,运动的好地方,这两天除了在吵闹的市集听小贩和车夫吆喝,在寺院和神庙里看虔诚的信仰活动,我终于在这里看到他们生活的另一面。

两天的德里行程很快就结束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探索和体验。虽然返程还有半天还在德里,我却把它贡献在了代购生意上。不得不说,印度的药还真便宜且有效果。

下一站,印度和巴勒斯坦的边境城市阿姆利则,这里也是锡克教的圣城。我即将和几位驴友汇合,结束一个人的旅行,更大胆的一起探索“神奇”印度。

★ 阿姆利则|锡克教的圣城,印巴边境的狂欢

在印度从一座城市去另一座城市有很多选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性价较高的火车,如果预算充足且不想折腾,可以选择飞机。印度大部分主要城市都有机场,而且国内飞行价格不算贵,大约在小百元左右就可以搞定。

从德里到阿姆利则有400公里,火车需要8个多小时,为了和小伙伴们准时会和,我购买了清晨的第一班飞机。到达阿姆利则的时候才早上7点多,城市位于印度最西北部,冬季加上阴雨天气,我默默的穿上了薄羽绒服来抵御湿冷的空气。

阿姆利则是印度、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座边境城市,距离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不过32公里。也因为金庙的存在,这里成了锡克教的圣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包头士之城“。

在习惯了德里的城市混乱之后,阿姆利则的商业街却让我眼前一亮,标准统一化的建筑,干净整洁的路面,没有吵闹的鸣笛声,让人略感欣喜。

百年前,还在英国统治印度的时候,阿姆利则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几百名印度群众被英国殖民者残忍屠杀。这一事件更激发了印度人民反抗统治,寻求独立自由的民族诉求。

阿姆利则惨案对印度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位于金庙附近的夏利玛公园和The Partition Museum,可以让人更沉浸式的了解这一历史的方方面面。

穿过金庙周围的商业街,阿姆利则老城区慢慢显露出真实的一面。这些宛如毛细血管密集的街道,吵闹拥挤的小市场,拥堵混乱的交通才是印度应有的特色。

这里有很多售卖布料和纱丽的店铺,感觉是一个服装批发市场。店铺老板热情的招揽着生意,耐心帮每一个顾客选择面料和样式,想要购买传统服饰的妹子们,千万别错过了。

在这里人力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穿梭在小街小巷里,比起疯狂又吵杂的TuTu车来说稍微好那么一点点。这座城市绝大多数的人都信仰锡克教,满城都是大胡子和包头巾的教徒,充满了异域风情,可以说非常印度了。

绕过吵闹的市集,走进老城深处,破败的城市出现在眼前,年久失修的破建筑,如蛛网般的电线,坑洼不平的路面。一块城市遮羞布就这么被我轻易拨开了,虽然每座城市都有两面,但对比如此强烈的,可能只有在印度这样的国家里才能体会到。

走着走着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洗刷了这座城市,重新回到了干净整洁的商业街区,路上少了很多人,没有了吵杂的吆喝声,整个城市安静了很多,此时此刻在灯光的衬托下,阿姆利则才像一座真正的圣城。

◇ 金庙

金庙是阿姆利则老城区中最瞩目的建筑,也是锡克教最神圣的庙宇,每天来这里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进入金庙前需要在门口寄存鞋子并裹上头巾,冬天刚下过雨的大理石石板,光脚走上去还是需要很大勇气。

步入金庙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金黄色的中央圣殿,四周被一个很大的水池所包围,只有一条长堤通向圣殿内部,这里站满来自世界各地的锡克教信徒,他们排队只为进入圣殿聆听圣典和沉思祷告。

在四周洁白的大理石墙壁上,篆刻用梵文书写的经文和教条,时刻提醒并指导着每个教徒的言行举止并为他们指明方向。

庙内随时吟唱着的经文,络绎不绝的人群沿着湖边漫步,信徒们围绕在水池周围纷纷跪倒,朝着金庙的方向双掌合十叩首,默念祈祷。

阿姆利则在梵语里面是“花蜜池塘”(Amrit Sarovar)的意思,这称呼就来自于眼前这一个神圣的水池,在锡克教的传统中,水池里的圣水具有治病的神奇力量。

在水池边安置着一个简易的更衣间,除去衣物的信徒缓慢走进池中,在水中沐浴祈祷,用水擦拭身体。在一旁穿着羽绒服瑟瑟发抖的我,不禁开始打起了寒颤。

在逛金庙闲暇之余,我随手查阅了一些关于锡克教的知识,让我记忆深刻的有两点。锡克教非常尚武,堪称是印度的战斗民族,在与穆斯林和英国殖民者的战斗中表现的非常英勇,自诩为“雄狮般凶猛”。有趣的是,锡克教的男人都有统一的姓“辛格”(singh)意为“狮子”。

锡克教徒非常勤劳且团结,而且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每一座锡克教的庙宇就是一个慈善机构,教徒可以在这里免费吃喝住宿。印度路边虽然有很多乞丐,唯独没有锡克教乞丐。

在金庙里同样也可以吃到免费的三餐,算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当地体验项目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错过了这顿免费的餐食。

入夜前的神庙,人依旧很多,由750多公斤纯金打造圣殿在灯光的渲染下神圣无比,水池中的倒影随着水波层层荡漾,演绎极致的梦幻。

随着夜色逐渐降临,四周的附属建筑也开始被灯光点亮,洁白的大理石建筑通透光亮,与金色的圣殿交相辉映,一副美轮美奂的神圣画卷呈现在眼前。

◇ 印巴边境降旗仪式

出发前往边境看降旗仪式前,我们决定先去大快朵颐一下。这是我此行中为数不多推荐的一家餐厅,确实太太太好吃了!

 Charming Chicken  主推的炸鸡和炸鱼非常酥脆可口,现烤出来的butter naan沾着浓郁咖喱配料,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以至于往后的十几天里,这道菜成为我每天的必点食物,真是百吃不腻,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

选择包车,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阿瑞塔—瓦嘎(Wagah Border)边境。在这里每天上演着世界上最有意思的降旗仪式。

才一下车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喜悦气氛,周围的印度人带着妻儿老小前来助阵,他们在脸上和手臂上彩绘印度国旗。小贩也吆喝着售卖印度国旗、印有国旗的帽子等纪念品,一种强烈的爱国情结不经意的流露的出来,毕竟对面可是宿敌国家。

进入边境区域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安检,除了手机、相机和重要物品外,所有的包都无法带入,可以寄存在旁边的屋子里。

降旗是一件严肃的事,可现场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刚一走进仪式区域,一种演唱会开场的感觉铺面而来。场内巨大的音响放着激情的印度歌曲,周围看台上的观众早已的热情满胀,纷纷摇旗呐喊助兴。相比起来对面的巴基斯坦气势就弱了挺多。

作为外国游人,我们优先被安排在了靠近国境线的VIP位置处。仪式还未正式开始,现场主持人就已经开始活跃气氛,虽然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但现场的印度人越发激动,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声呐喊口号,这种压倒性的气势,让我也被深深感染到了。

随着流程的推进,一群手持印度国旗的女性开始入场,绕着全场跑动,随着背景音乐越来越欢乐,她们居然开始原地蹦起迪来,看台上的女观众也被氛围所感染,纷纷下台助兴,可怜的男观众只能在台上远远围观呐喊,挥手互动。

几首曲子过后,降旗仪式正式开始了,一列头戴鸡冠帽的士兵雄赳赳气昂昂的入场列队,踩着鼓点的士兵们故意高抬着腿,大摆着手,动作极其夸张和滑稽的向着边境线大步向前,给巴基斯坦人释放着“你要敢过来,我揍死你”的信号。

而对面士兵也在做着同样的动作,双方在边境线的两侧互相对峙,互秀肌肉,真的好像一部宝莱坞大戏一样有趣。两国士兵尽可能大的把跺脚响,把抬腿高,以展示自己的国威,如果稍有逊色,还会被对方当场嘲笑。

几轮对峙之后,随着两方的国旗缓缓降下,印巴士兵用力握手,边境大门关上,仪式结束。

曾经是一家人的两个国家,因为信仰而分东离西,又因为领土问题一直冲突不断。在车上的时候我问司机:到底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怎么样时,司机的回答是负面的,但又说在这里是很和谐友好。两个充满敌意的国家把严肃的边境的降旗仪式变成一场大秀,到底还是有些讽刺意味。不过对于游客来说,看的过瘾就够了!

其实在阿姆利则,最能感受到的是锡克教教徒的友善,他们坚定的信仰和不作恶的教条,让我在往后的行程中,只要遇到包头士大叔,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安全感。

原本预定从阿姆利则前往斋浦尔的机票无故被取消了,火车票也销售一空,无奈之下只能乘坐号称17个小时的夜班大巴连夜赶往斋浦尔。而实际在路上的时间是22个小时,还好夜巴设施不错,至少可以让我平躺着去到粉红之城。

★ 斋浦尔|一座少女心满满的粉色老城

历时22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在手机和充电宝耗尽最后一丝电量之前,我终于抵达了斋浦尔。这里是拉贾斯坦邦的行政中心,也是“四色城”之一的粉红之城。

其实北印最精华的地区莫过于充满色彩的拉贾斯坦邦。这里曾是拉吉普特人生活的地方,他们是外来入侵者的后裔,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由王族组成的众多独立王国,让这片土地有了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建筑,其中以精雕细琢的宫殿和雄伟壮丽的城堡最为有名。

安排两天的行程在斋浦尔一点也不为过,这是一座值得慢慢游览的童话之城,也许也是现实中的纪念碑谷。如果打算大部分景点都去的话,记得购买景点套票~可以省下不小一笔钱。

斋浦尔是印度北部第一座规划城市,虽然和印度很多城市司空见惯的脏乱差,但至少在区域分布和建筑上有些讲究。

19世纪的时候,英国皇家的来访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颜色,王公下令把城市刷成了粉红色,因为这代表了热情好客,从此粉红之城也成斋浦尔的代名词。然而我觉得印度人对于粉色理解应该有较大的偏差,怎么看都不是粉色喂~这明明就是比较浅的橘红色。

不过随着认知的提升,斋浦尔新的建筑到是“真粉了”。

Lonely Planet上有一条4-5公里的老城漫步线路,沿着地图绘制好的线路边走边看,融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欣赏周围独特的建筑风格,在琳琅满目的集市上挑选珠宝和手工艺品,穿过一扇扇精美的大门,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日常,这应该是最好的城市体验了。

◇ 风之宫殿

在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斋浦尔的地标建筑风之宫殿就立在街道旁边,五层楼的高度显得非常瞩目,远远看去如同一个精致的蜂巢拔地而起,建筑风格非常“奇葩”,站在底下往上看,有一种极强的眩晕感和压迫感。

宫殿修建于两百年多年前,当窗户打开后,会吹起对流风,因此这里也成为女眷们夏日纳凉的好地方,宫殿也由此而得名风之宫殿。不过,窗户并非单为通风之用,也方便皇宫中的王妃和女眷们“偷窥”宫外的花花世界。

说是宫殿,其实只是一面墙,上面密密麻麻布满953扇窗,这些窗户设计得无比巧妙精致,用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进行勾勒,加上颜色的点缀,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建筑一样,可以说真是满满的少女心了。

因为宫殿前的马路过于狭窄,所以并不完美拍摄到宫殿正面全景照,除非使用较广的镜头。最佳的观景点位于宫殿对面商铺的楼顶,如今是一个很小的咖啡厅,只用支付一杯咖啡的费用就可以与对面风之宫殿来个最佳合影。

如果要进入宫殿欣赏也是可以的。但是入口位于宫殿的后方,需要从旁边的拱门绕进去才可以。

◇ 简塔·曼塔天文台

当杰伊·辛格二世在斋浦尔建城的时候,这位对天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君主在宫殿旁边修建了简塔·曼塔天文台,用于观察行星移动与探测宇宙秩序。

如今这里是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完整保存了当年的丰富的天文观测设备和测量工具。其实对于这一景点我是不抱兴趣的,但是参观后我觉得简直超值!而且非常建议能搭配的语音导游或者图册进行游览,这样可以指导每一个装置的原理,学习天文观测知识。

而我,就只是进来拍了一组照片。(微笑脸)

先来看看这些精密的观测仪器吧!

在天文台最里面的一片区域,有十二座几乎一模一样的观测设备,不用多想它们就是观测黄道十二星座的星座仪。

这些设备毫无规律,横七竖八的放置在地上,其实都是对准了天空中的十二宫。所以如果在有星空的夜晚,是不是可以直接找到自己的星座呢?

在整个天文台中,萨穆拉特日晷绝对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巨型天文装置,虽然不太明白是怎么一个测量原理,但是这个装置构造也太美了吧!妥妥的《纪念碑谷》同款啊!真心感觉自己缩小来到了游戏里。

从那一刻开始,在后面行程中所看到的建筑,我越发感觉斋浦尔妥妥的就是《纪念碑谷》制作人的灵感来源地之一。

天文台里的神奇精妙的天文装置已经不能吸引我了,注意力全部放在去寻找角度,去记录眼前这些构造精美优雅,造型独特的建筑结构。这里真是是科学与美完美结合的地方。

相比老城里吵闹脏乱的街道,景区里简直就是一片净土,在这里干净的草地上还有小松鼠和你热情互动,记得投喂哦。

◇ 城市宫殿

从天文台出来不远就是整个老城区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城市宫殿,也就是皇家居住的皇宫。时至今日,尽管这里大部分区域已经改造成博物馆已经对游客开放,但仍有皇室成员居住于此,并且如果支付一定费用的话,还可以进去参观。

城市宫殿的门票不包含在套票里,需要额外支付,700卢比(70人民币)的费用还挺贵的。但是这里少女心满满的颜色和华丽精美的装饰不会让你失望的。

进入宫殿,首先就被眼前淡黄色的迎宾殿所吸引了,这座两层楼高的屋子是用来接待来访的贵族和客人的。整幢小楼非常精美华丽,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柱廊、屋檐、窗花和各式装饰纹路,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墙面被刷成淡黄色,一种小清新感扑面而来。

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了一座皇家博物馆。室内非常的富丽堂皇,展出了以前皇室的服饰、家具等藏品,可惜博物馆内部不允许拍照。

在迎宾殿后面还有一座以淡黄和粉红配色为主的小楼,整齐简单的风格配合异域风情的装饰细节,让整幢建筑看上去清新自然。这里是博物馆的一部分,以展示旧时武器和军械为主,依旧不能拍照。

拉金德拉门是通往王宫庭院的第二扇大门。这扇门同样精美的让人震惊,复杂华丽的雕刻图案让这扇青铜大门华丽无比。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很多传统打扮的卫士和侍从,还有马车夫,他们会热情的招呼游客和他们合影,但是你得支付一些小费。

穿过拉金德拉门,庭院中有一座四四方方的粉红色大厅,中央是开敞的空间,这里曾是王公大臣们议事,接见臣民的地方。相比前面看到精美装饰图案的迎宾殿,中央大厅规则对称的拱门和墙壁上秀美的花纹,让整个大厅看起来清新典雅了很多。

环顾中心庭院的四周,粉色围墙上都用白色涂料绘制出了窗户图案和简单的几何线条,这些规则整齐的点缀把墙面装饰的别有一番风情,是拍照的好地方哦!

在中央大厅旁边高耸的粉红色建筑是后宫的入口,也是城市宫殿中最值得游览的地方。

经过一段不长的回廊,就来到了后宫的内院,这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爱之庭”,曾用于王公与嫔妃们嬉戏游乐的地方。而内庭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好高耸的月神殿了,这里依旧居住着王室的后裔,只要支付额外的费用,你还可以进入殿中观赏,说不好就遇到了某个皇子公主。

很多人来斋浦尔的城市宫殿的最终目的,就是欣赏后院里的四扇大门——用四种不同风格的装饰设计象征着一年四季,用极其华美的雕刻艺术和典雅的图案装饰。四季门成为了游客最不容错过的地方,只要来到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印度的色彩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青绿门代表春季,素雅的藤条象征生命。

莲花门代表夏季,盛开的莲花花瓣让人炫目。

孔雀门代表秋季,五只孔雀象征丰饶。

玫瑰门代表冬季,层叠的花朵美轮美奂。

◇ 斋浦尔电影院

斋浦尔是一个有夜生活的城市,因为晚上一定要选择来Raj Mandir看一场真正的印度电影,电影院每天只有三个场次,分别是15:30;18:30,21:30,而且只有一个厅,也就意味着同一时间只有一部片可供观看,所以能看到什么电影全看当时上映什么。我看的是《The Queen of Jhansi》,一部讲述印度民族女英雄占西女王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故事,虽然没有字幕,但还是能基本看得懂剧情,关键是体验了一次印度电影院的气氛。

印度人看电影更像是看球赛,他们会毫不忌讳的表现出自己的观影心情,或尖叫、吹口哨,或鼓掌、欢呼喊口号,总之气氛一度很欢乐。作为一个外国人也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和周围的人一起鼓掌欢呼。

在国内我们都会觉得印度电影太长了,其实在他们国内播放的时候是分上下半场的,中场休息15分钟的规矩还很贴心。总之来斋浦尔一定不要错过这个体验,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斋普尔不同于德里和阿姆利则,是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印度城市景象,属于拉贾斯坦人的风格特点和人文风情在这里被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色彩是这里的主题,小清新又满满少女心的配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融合,充满了梦幻气息,令人着迷。

◇ 琥珀堡

在旧时的拉贾斯坦邦,土邦主们为了彰显自己的荣耀与富足,同时抵御敌人的入侵,往往都会在地势险要之之处修建城堡,作为他们奢靡生活的场所。这些由花园、宫殿、神庙和强大防御和供给系统的集合体,成了平民百姓眼中最神秘、最向往的“天上人间”。

当莫卧儿王朝开始统治印度的时候,拉贾斯坦依旧以邦国的形式独立存在着,久而久之在似战非战,若隐若离的关系,以及包容开放的文化政策促进下,印度本土的拉吉普特文化和莫卧儿伊斯兰文化进行了交融,形成了另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作品。琥珀堡(amber fort)就是其代表之作,amber在拉吉普特语里是“天空”的意思,琥珀堡是名副其实印度的天空之城,已于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琥珀堡是斋浦尔的必去景点,也是所有外国旅行团的必游之地,如果不想被人潮给淹没,强烈建议赶早来这里游览,而且可以避免被太阳暴晒之苦。游玩整个琥珀堡需要花上2-3个小时,因为这里的太多建筑和艺术细节值得驻足欣赏。

城堡位于斋浦尔城郊10公里外,使用Uber或者Ola是最便捷的方式。在琥珀堡的行程中,还有周边几个景点可以一并游览,例如位于琥珀堡之上的杰伊加尔堡,村子里的阶梯水井还有沿途经过的水之宫殿。

琥珀堡曾是斋浦尔的古都,历时125年完成,但是因为水源高度不断下降,国王不得不放弃这座巍峨华丽的城堡迁都至如今市区的城市宫殿中生活。关于琥珀堡名字的来源有很多种传说,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颜色到是真的挺琥珀色的,这种奶黄偏橘棕的色彩显得低调且奢华。

车停在山下的湖边,需要走过一座小桥才能沿着山路步行上山。旅行团一般会选择骑大象山上,但是这种虐待动物的事情,真的不要去做,眼睁睁看着大象骑手用坚硬锐利的金属戳大象的头部,太残忍了。

沿着步道向上攀爬,就会来到琥珀堡的主入口,因为面向东方,这座高大雄伟的门也被称作“太阳门”,以前是王室成员和大臣进入宫殿所使用的。

所谓“日月同辉”,在太阳门的正对面还有一个偏小一点的“月亮门”,这个门主要是百姓进入城堡的入口。在两个门之间,是一个巨大的庭院,这里曾经是用于给凯旋归来的士兵和将领们,列队庆功的地方。如今则是游客们的聚集场所,大大小小的旅行团和各国游客们在庭院里等着排队进入城堡。

检票后沿着楼梯向上,在右手边有一座印度教的神庙,因为兴趣不大(看不懂)也就没有进去参观了。楼梯的尽头是另一座雄伟的大门,这座大门被称作狮子门,比起太阳门的坚固雄伟来说,这扇门就艺术很多,四周的花纹和图案十分精美,穿过这扇门就进入琥珀堡的第二庭院了。

第二庭院中主要由公众大厅、柱廊、象神门和一些小房间构成。其中公众大厅是一个三面敞开且方正的巨大露台,由数十根柱子支撑着。这里的每一根柱子上都有工匠们精心雕刻而成的图案,特别是在柱顶的部分,全部都是由象头组成,象鼻处倒置一朵莲花,工艺精湛。

公众大厅是国王接见访客,了解百姓需求的场所,在这里也可以看到第一庭院里列队的士兵们。

在公众大厅的后方有一片区域,由若干排列柱组成柱廊,这里是欣赏城堡外的风光的绝佳地方,同时也是很好的人像拍摄地,千万别错过了。这些由大理石精美雕刻出来的列柱都是以莲花的形状来进行设计的,不仅如此,在连接柱子的波浪形拱门上也绘有莲花的图案。

这里有一些穿着纱丽的扫地女工会主动让游客拍她们,但是拍完后是需要给小费的,如果不给他们会要求你删除之前拍摄的照片。不过她们拍照时一本正经的标准姿态和笑容,还真不是我喜欢的,躲在柱子后面偷拍几张自然一点的不是更好。

在第二庭院中,人群最密集的地方莫过于象神门了。这座精美绝伦的大门取名来源于印度教中著名的象神甘尼许,他是湿婆神的儿子,在印度神话中是智慧之神,常常给百姓们排除困境,深受信徒们的喜爱。

象神门真的太华丽了,相信只有亲自见过它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种无与伦比的精美,无论是花纹、色彩、线条和几何图案都搭配的天衣无缝。而象神则藏在大门中间的壁龛中,菱形的图案把平面构建出了极强的立体感,在加上精美的花卉图案,宛如一幅精美的3D艺术品。

但是这象神侧面的画风也过于可爱的吧!为什么感觉有点像小猪佩奇....

登上象门的二层,走过一小段走廊后就可以继续在错综复杂的城堡中穿梭了,这片开放的区域里有很多的小房间、小平台和瞭望塔,琥珀堡精美的建筑设计就在这些地方毫无遮掩的体现了出来。

外部的建筑造型独特精美,内部的装潢也豪不逊色,壁画、雕刻、窗花和各种装饰物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是也正是这些艺术细节,让整个宫殿显得十分富贵和华丽,每一个屋子都与众不同,令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绕了一圈后重新回到象神门,从这里正式进入琥珀堡第三庭院,也是整个宫殿里最美的一个庭院,这里曾是国王和其嫔妃子嗣们休息的地方。

最先吸引住眼球的是一个极其对称的花园,花园的正中是一个喷泉,这样的设计是典型的莫卧儿伊斯兰式花园,类比胡马雍陵花园也是同样的设计风格。看了太多的石料和砖瓦,偶然出现的绿色让整个城堡就生动活泼了起来,人也舒畅了很多,想必这也是修建花园的原因之一吧。

在花园的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廊庭,有一条水渠从这里穿过,一直流向花园中的喷水池。这里是嫔妃们休憩玩耍的地方,水渠中的流水可以在夏天起到降温的效果。

这个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粉嫩配色的墙壁雕刻以及几扇精美的木质门,虽然檀香木门已经破损,但是还是能从中昔日的精美。

镜宫应该是整个琥珀堡里人最多的地方之一了,同时也是设计最精妙、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这是一个四周由无数玻璃镜片镶嵌着的大厅,因为是国宝级的历史建筑,游客只能在外围欣赏,但也足以感受到震撼。

据说修建这个宫殿的目的,是为了让皇后能在非公众场所(女性一般不能抛头露面)的情况下看到星空,只需在晚上用一根蜡烛,就能点亮整个大厅,屋顶的无数玻璃碎片如同繁星银河一般闪耀。这么说古时候的有钱人还真的挺浪漫的。

从第三庭院穿过,就是琥珀堡的最后一个庭院了,这里属于后宫区域。在这片区域里有一个很大的内院,内院正中一个四面开敞的正方形小凉亭,这里曾是后宫人员聚会的场所。

琥珀堡的拥有者曼·辛格有12个老婆,这些老婆们都居住在后宫里,所以这里有12个房间。虽然很多房间已经连屋顶都没有了,但是还是能从残留的建筑和装饰中脑补出一些香艳的画面。更有趣的是,据说印度的国王是没有“翻牌子”一说,而是在房间中修建密道,这样晚上想去哪个老婆那里,其他人都不知道,避免不必要的嫉妒。

查看全部

◇ 杰加尔堡

从后院离开琥珀堡后,穿过一个隐蔽的地下隧道,沿着一条笔直向上狭窄小道继续上山,大约30分钟不到的步行时间就可以抵达杰加尔堡——一座固若金坛,从未失手过的军事型堡垒。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琥珀堡,千万别错过了。

在交付了额外的500卢比门票费用后,就可以进入古堡内参观。因为是军事使用,所以城堡被高大厚实的城墙团团围住,城墙的角落处都有瞭望塔,开阔的视野可以看到山下村庄的一举一动。

城堡里有几个小型博物馆和一些建筑物,猜想应该是以前士兵居住生活的地方,但是如此粉嫩的配色着实也让人挺意外的,渐渐的我又陷入到实景《纪念碑谷》的状态中。

穿过最后一间屋子的时候,突然眼前豁然开朗,在四周高耸的城墙内是一片莫卧儿式的花园,和琥珀堡里的精致的花园不同,这片花园更显气派和大气,也可能是因为视野较为开阔的原因。

在两个角落的瞭望塔上,整个安布尔村和琥珀堡尽收眼底。为了保护琥珀堡安全的城墙蜿蜒的盘旋在山丘上,宛如万里长城般壮观。而巍峨的琥珀堡如今就像一个模型一样,完整的置于眼前,可清晰的分辨出由四个庭院组成的建筑设计。

城堡中有一部古董级的大炮,据说是当时最大的火炮,看守的工作人员热情介绍了这座巨型大炮的数据及使用方式,从字里行间感受出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返程的途中,一路都以猴子为伴,它们成群结队毫无顾忌的在城墙上嬉戏玩耍,看来这座古老的城堡如今已经跟换了主人,成为一座猴子堡。

◇ 阶梯水井

从杰加尔堡一路走下山,沿途可以看到琥珀堡山脚湖泊的风光,在湖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同样也是典型的莫卧儿花园风格,具有强烈的对称和几何规划。精心修建的植物整齐的铺在地上,搭配深浅不一的绿色,从高处看就下去犹如一块地毯一般。

离开琥珀堡后先不要急着离开,沿着进村的小路大约步行15分钟,可以看到一座印度教庙宇,在庙宇的对面有一个隐藏的景点——阶梯水井。这个景点可以通过旅行APP自带的导航定位找到,因为过于小众,旅行团的大批人马是不会到这里的。

和德里的阶梯水井构造不同,这个阶梯水井以众多阶梯呈完美的几何图形排列,看上去非常有视觉冲击,毫无疑问这里肯定是《纪念碑谷》的创意地之一。可惜游客是不能下去拍照的,当然如果你愿意花点钱给看守,那他也是可以视而不见的。

在斋浦尔的两天时间里,这座独特的城市打开了我对印度的另一种认知——原来印度可以这么有色彩和梦幻。同时趁着年三十的喜悦感,我试图和街上的印度人搭讪,让他们对着我的镜头说“Happy New Year”,我想把这一份来自异国他乡的独特春节祝福收集起来,送给国内所有的亲朋好友,而热情的印度人帮我我最终完成了这个愿望。

★ 阿格拉|见证帝王之都的爱情与辉煌

提到阿格拉,相信很多人对这座印度城市都比较陌生,但如果说到泰姬陵,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伟大的“世界新七大奇迹”。就像中国的万里长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罗马的古竞技场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古迹象征和文化标识,泰姬陵不属于泰国,而属于印度,它就坐落在阿格拉城中,亚穆纳河畔。

在十六世纪统治印度的莫卧儿王朝首都就设在阿格拉,它曾红极一时,见证了整个帝国的巅峰。其地位在印度人心中就如同中国的西安和南京,是充满荣耀和辉煌的古都,也是民族曾经的骄傲。

阿格拉的景点不多但比较分散,其中包含了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其一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离阿格拉市区有40公里,相对较远,所以如果能安排两天左右的行程比较合理。第一天选择泰姬陵、阿格拉堡和几个小众景点,第二天则包车前往法塔赫布尔·西格里,返程后可以选择继续逛景点,或者在城市里绕一绕。

我对阿格拉的印象不是很好,城市比较脏乱,空气质量差,住宿条件更是必行最差,预定的民宿虽然就位于泰姬陵附近,但是屋子湿冷,设施简陋,还有莫名的生物夜间突袭,实在惊恐。不过驴友大团推荐的中国夫妻料理店,一连吃了两天,是唯一一次含着眼泪吃到爽的两顿晚餐。餐厅名叫”嘉华“,在泰姬陵附近,大众点评上可以搜到。

◇ 泰姬陵

毕竟是整个印度最知名的旅游景点,每天都要接待上万名游客。为了避开大量人群,选择清晨来游览泰姬陵绝对是最正确的决定,如果天气给力还可以看到日出盛况,何乐而不为。

虽然很早就到达泰姬陵的入口处,但我没有进入,而是从东面的一条小路一直步行到了亚穆纳河边。它是恒河最长的一条支流,也是印度人的母亲河,尽管如此,长年累月的重度污染已经让它变得惨不忍睹,已经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拂晓时的亚穆纳河平静的如同一面镜子,在薄雾(雾霾?)的遮蔽下,雄伟洁白的泰姬陵如同一个帘帐后的美人,端庄地坐在河岸边。

河边有打捞垃圾的小船,如果想拍摄泰姬陵在河中的倒影,可以支付船家500卢比,把船驶向河中。如果有拍人像的需求,一定别错过了这个极佳的角度。

泰姬陵共有东西南三个入口,其中东门的游客相对较少,从亚穆纳河边回来后就从这个门进入。门票1100卢比,可免费领取一瓶水和一双鞋套,用于进入陵寝内部时保护地板。

“欢迎心地纯洁的人进入天国的花园”,一座巨大雄伟的大门上雕刻着这样一句话,这里是天国花园的入口。红色砂岩、白色大理石和各色珠宝装饰出的复杂几何图形和花卉图案构成了这扇门主题部分,而用阿拉伯文撰写的《古兰经》经文,赋予了这扇大门满满的神圣感。

 如果生命在爱火中燃尽,会比默默凋零灿烂百倍。 

 爱情谢幕的一刻,也将成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穿过入口大门,在人头攒动的缝隙中,泰姬陵的芳容出现在了眼前,无人不被她所震撼和折服。因为有动人爱情故事的加持,泰姬陵也赋予了”世界最美建筑“的殊荣,是每个向往美好爱情人士的必到之地。

用混子曰的话说就是:“最美的爱情,就是为她修建一座大房子,并写上她的名字。“

刚一走出拱门,平台上早已挤满了游客,每个人都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与泰姬陵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条长长的水渠径直伸向中央的大理石平台,再继续延伸到泰姬陵下方。

在水渠和中央水池中设计了喷泉,当停止喷水的时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了另一座泰姬陵,如梦幻般的倒影让这座“天国建筑”更显神圣。

泰姬陵前的花园设计同样是典型的莫卧儿花园,由水渠将花园切割为四个同样面积的区域。花园的中心有一个白色大理石水池,意为“丰盛之池”,象征着从“伊甸园”流向世界四方的四条河流。

虽然泰姬陵四个面完全一样,每个面上也都是镜面对称设计,但从花园中的不同角度看过去,在周围树木的装饰下又能发现不一样之处,呈现出不一样的美。

沿着步道逐渐走近泰姬陵主体,惊奇的发现这座建筑远比远处看的时候大很多、雄伟很多。整个陵墓修建在一个巨大的大理石基座上,而这个基座尽然有7米之高,站在其下面,几乎不可能看清楚泰姬陵的全貌。

在平台的四个角落上,矗立着四个高大的白色尖塔,这些尖塔并不垂直于地面,而是稍微向外倾斜的。这样的设计是可以避免地震的时候,高塔向内倒塌,损坏陵墓主体,可见设计师的的高瞻远瞩呀。

一组历史资料和数据从侧面证明泰姬陵的宏伟和华贵:建造总耗时22年,建筑成本3200万卢比(按照今天的货币价值计算约10亿美金),动用22000民工人,包括石匠、画家、书法家等,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28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宝石,可谓倾尽国力。

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无论是造型和细节,泰姬陵几乎是一座无可挑剔的完美建筑艺术大作。精美雕刻的大理石墙壁,用五颜六色宝石镶嵌而成的花纹和图案,高耸的拱门框缘上用黑色大理石撰写《古兰经》经文。

泰姬陵内部可以进入参观,但是不能拍照。从屋顶大理石窗户中透过的自然光是唯一的光源,让陵寝更显神圣,空旷的巨大穹顶让声音产生共鸣,即便极小的声音也会萦绕在耳边许久。中央的宫室里有一道极为精美的大理石围栏,围栏里就是沙贾汗与他的爱妻泰姬玛哈尔的大理石石棺了。

在泰姬陵主体寝宫的两侧,还有两座几乎一样的一座红砂石建筑,分别清真寺和配殿,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维持整座陵墓建筑群的平衡效果,以达到对称之美。不仅如此,左右红色外墙的巨大建筑让中间的白色泰姬陵更显突出,以达到衬托之美。

清真寺和配殿同样值得细细品味,高大空旷的大厅,结构复杂的花纹与精美的雕刻设计与泰姬陵如出一辙。

穿过巨大的拱门看泰姬陵的主体部分,是另外一个极佳的角度。据闻泰姬陵的颜色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甚至在一天之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仿佛整个建筑具有生命力一般。晨曦中的粉红,夕阳时的微金,月光下的浅蓝,每一个时刻都有不一样的美,不亏是世界最美最浪漫的建筑之一。

在泰姬陵的后面是平静亚穆纳河,河水静悄悄地流淌着,丝毫不会打扰到陵墓下长眠的故人。痴情国王沙贾汗把毕生的爱都献给了一个女人,一世痴心成为传世佳话,倾尽国力为其修建的天国陵墓,成为印度历史上不可替代的艺术瑰宝和建筑巅峰。

“沙贾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财富和荣耀,

都会随光阴流逝,只有这一颗爱的泪珠——泰姬陵,

在岁月长河的流淌里,光彩夺目,永远,永远。”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 月亮公园

在泰姬陵的对岸,亚穆纳河的另一边有一个称为月亮公园的地方,据说这是欣赏泰姬陵日落最好的地方。

然而月亮公园和德里的月光市场一样,空有一副好名头,却让人失望的捶地。一片乱糟糟的园林,植物杂乱无章,厚厚的雾霾遮住了眼前的视线,太阳在浓浓的云层中不见踪影,干涸的亚穆纳河映不出泰姬陵的倒影。最令人气愤的是,打车绕好远到这个地方居然还要收门票,可谓此行最坑景点,没有之一。或许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会有不一样的景色,我是无缘欣赏了,告辞。

◇ 阿格拉堡

从泰姬陵出来叫一辆人力车,差不多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阿格拉堡。拉我的车夫叫阿布舍克,是我在印度为数不多加微信好友的印度人。

这个看上去20好几的小伙子,其实只有17岁,靠在泰姬陵前拉人力车为生。因为特别喜欢中国,所以自学中文,每次看到中国游客都主动去揽客,并在途中学习。

认识阿布舍克也很巧合,我把和他的合照发到了印度旅行群里面,然后被山羊给看到,说也遇到了他,还被他邀请到家里玩。通过山羊引荐,我拿到了阿布舍克的微信,和他成为了朋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用蹩脚的中文和我聊天,发泰姬陵的照片给我看。

阿布舍克有两个梦想:买一辆摩托车以及去中国。对于他来说这两个梦想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消息是就在我回国不久后,他就实现了第一个梦想——购买了一辆13万卢比的摩托车。

希望他的另一个梦想也能早日实现。

因为庆祝甘地诞辰150周年的活动而错过了德里红堡,还好有阿格拉堡可以弥补上这个遗憾。这两座堡垒都是由红砂岩建成,同样是莫卧儿王朝的留下的经典建筑作品。

阿格拉堡的建造与使用曾历经了莫卧儿王朝的四代帝王,城堡的功能也由最初的军事堡垒演变成为皇家宫殿,风格即有气势蓬勃的红砂石城墙,塔楼、角塔、炮塔等防御设施,也有奢华典雅的白色大理石精雕和精美的庭院和宫殿,可谓集实用和奢华为一身大建筑大作,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军事城堡,除了厚重结实的城墙,严密的防御工事也是必不可少的。从阿玛辛格门进入后,还需要穿过三座大门才算正式进入阿格拉堡内部。而三座大门都配备有巧妙的防御设计,S型的城门防止敌人一拥而上,高耸的塔楼可以随时“天降正义”,可谓固若金汤。

进入红堡,最先吸引我眼球的是一座红砂岩建成的巨大的宫殿外墙,这里是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帝王贾汉吉尔的宫殿,由著名的阿克巴大帝为其修建。最为精妙的是,整个建筑融合了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等风格和元素,体现了阿克巴大帝倡导开放自由和宗教平等的治国理念。

贾汉吉尔宫宛如一个四合院,周围由两层的小楼环绕着,所有的屋檐、立柱和墙壁上都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各式的花纹雕刻。虽然乍一看确实富丽堂皇,但如此密集的图案,复杂的结构加上暗红色色调总让人有一种特别压抑的感觉。

宫殿露台的窗户是由大理石制成,透过窗户望过去便是亚穆纳河和对岸的泰姬陵,这些窗花的图案灵感据说是来自莲藕的剖面,非常好看。

与贾汉吉尔宫相连的是沙贾汗的寝店,整个宫殿由一个开放式露台、大厅和两侧的凉亭组成。钟爱白色大理石的他,把整个宫殿的墙壁、地板都用白色大理石修建而成,在用无数的宝石和精美的花纹图案进行装饰点缀,比起贾汗吉尔宫的复杂和压抑,沙贾汗宫显得典雅高贵了很多。

在宫殿的角落有还有一座茉莉宫,因为廊柱和墙壁上都镶嵌着茉莉花的图案而得名,在宫殿上方有一个八角亭,是欣赏泰姬陵最佳的地方,只可惜游人已经不能上去。曾经在这里,沙贾汗被自己的儿子囚禁于此,看着远方的泰姬陵,怀着无比思念之情,最后抑郁而死。

穿过沙贾汗宫,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因为曾经种植过葡萄,又名葡萄园。这里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娱乐的院落。

和琥珀堡里的公众大厅一样,阿格拉堡里也有同样功能的建筑,这座大理石多拱大厅是皇帝用于处理事务和聆听群臣谏言的地方。

◇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这个有点拗口名字莫卧儿都城又被称作“胜利之城”,是阿格拉的又一座世界遗产,由阿克巴大帝修建,但是因为水源问题,仅仅14年后就被废弃。法塔赫布尔西格里距离阿格拉有40公里远,包车前往是最省心省力的方法,一般酒店都可以联系到司机。

刚一下车附近商铺的小贩就一拥而上,一路开始充当导游的角色,介绍这里的游览方式和历史知识,只为让你能在他店里购买一些纪念品。乘坐10卢比的景区大巴可以直接到达售票处,整个景区分为皇宫和清真寺两个部分,参观清真寺不需要门票。

因为对莫卧儿式的皇宫建筑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我们跳过了付费的皇宫区域,直接绕到了清真寺,据说这里有“全亚洲最大的门”——胜利之门。

在清真寺的入口外有很多小贩和托儿,看到游客后,这些托儿就开始搭讪接近,谎称是清真寺的志愿者信徒,专门给游客介绍历史知识,看似十分虔诚和热心,其实都是骗人的!无非就想让你去买他们石雕手工艺品,而这些手工艺品的价格水太深了。我花1500卢比购买的石雕烛台,在外面的商铺只要500卢比。

在托儿的带领下,先绕着清真寺的回廊前往“胜利之门”,不得不说这座清真寺真的非常大气,高耸的拱门和开阔的廊庭让人感觉威严和气派。

略显昏暗的红砂石建筑和外部的光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行人穿梭在巨型拱门间,恍如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般,充满了神圣感。

如果认为上图中就是传说中的胜利之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走出去回头往上一看,没看到门顶,再走几步,还是没看到,一直走到楼梯上,把脖子抬到极限高度才看清楚这扇如矗立在世界尽头般的巨门,相当壮观。

这座胜利之门是阿克巴大帝为了纪念征服古吉拉特而增建的凯旋门, 在门上镶刻着很多马蹄铁,据说这代表着阿克巴大帝的每一次胜战,威武霸气。

贾玛清真寺中央是个非常宽敞的庭院,四周的回廊墙壁顶上有着成排的钟形小亭,是拉其普特非常流行的印度样式,广场中央有供信徒清洗手脚的大水池。

清真寺祈祷大厅位于庭院的西边是,礼拜堂内的朝拜壁龛朝向麦加的方向,这是全世界所有清真寺的共同规定。

祈祷大厅内部列柱环绕,其上雕刻有植物或花朵类的纹饰,而拱门和墙面上也用大理石镶嵌出各种几何或花朵图案装饰,十分精美。穹顶上绘有精致繁复的壁画,同样也包含了几何图案、植物蔓藤、花朵等伊斯兰装饰常见的元素。

在广场上有一座白色建筑,是伊斯兰苏菲派圣人谢赫·萨利姆·乔什蒂的陵墓,纯白的墓室在大量红砂石建筑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四面墙壁均为白色大理石雕刻的花格屏壁,如同象牙雕刻出来的一般精美。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妇女为了求子前来拜访,她们带着艳丽的纱巾,一层层的覆盖在棺木上,撒上玫瑰花瓣,祈祷愿望实现。

求子的传统和这个都城有莫大的关系,据说圣人曾在这里的一个岩洞里苦修,而阿克巴大帝苦于无子便前来拜访。后来圣人预言应验了,皇帝得子,为了感谢圣人,就以圣人的名字给王子取名萨利姆(即贾汗吉尔),并决定从阿格拉迁都于此。

除了圣人的陵墓,在旁边的房间和广场四周也有很多的陵墓,让人略感不适。

离开阿格拉,北印著名的金三角线路(德里、斋浦尔、阿格拉)就算正式完结了。有关莫卧儿帝国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看了个遍,在世界历史上有无数个大大小小帝国,每一个王朝兴衰迭起都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而他们留下来的文化和艺术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最宝贵的热人类遗产。

接下来的行程将一路向东,深入北印度的腹地,在那里还有比文化和艺术对人类影响更深远的东西——信仰。

★ 菩提伽耶|佛教圣地,菩提树下的顿悟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孔雀王朝时期被阿育王发扬光大,曾是印度数个王朝的国教。作为古印度文化输出的代表,佛教在古印度曾经无比辉煌,但千百年后,佛教在一次又一次政权变化,外族入侵和宗教对抗中逐渐失去了地位,最终几乎在印度消失。

尽管如此,印度仍然是所有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只为追寻释迦摩尼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时刻:蓝毗尼(现位于尼泊尔,原属于古印度一部分)、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尸那罗分别代表了佛陀的诞生、得道、讲道传法和圆寂涅槃。

菩提树与佛教渊源颇深,苦修多年的释迦摩尼最终在菩提树下静坐冥想七天七夜,战胜各种邪恶诱惑,终于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之时,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从此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而真正的圣树本尊就位于如今印度的菩提伽耶。

乘坐夜班火车从阿格拉到格雅城,这里距离菩提伽耶还有大约10公里的距离,可转乘TuTu车或者汽车。从喧闹吵杂拥挤的格雅城逃离,逐渐开阔的田园风光让人内心开始平静,或许这样环境和情绪变化就是前往圣地前刻意安排的。

选择来菩提伽耶的游客大多都是为了拜访传说中的菩提树以及参观摩诃菩提寺,所以除非是信徒前来朝圣或者学习佛法,对游客来说一天时间足矣。

菩提伽耶是一个很小的镇子,或者说是小村子更为贴切,在酒店放下行李,沐浴洗去隔夜的污垢疲惫以及烦杂的心情后,便出门前往圣地。

一路上遇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人,也有不同国家的寺庙,多年来,中国、日本、缅甸、斯里兰卡、泰国 、尼泊尔、孟加拉国、越南等一些信仰佛教的国家纷纷在圣地附近逐渐修建自己国家的寺庙,不同佛教分支和不同国家文化的组合,让每一座寺庙都各具特色,又同属佛教体系,如果时间充裕,值得一逛。

摩诃菩提寺是整个小村子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来这里朝圣的人和游客络绎不绝,周围有很多路边小摊贩兜售各种法器,纪念品和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但整体比市区里的集市要整洁安静很多,或许是因为圣地的加持吧。

◇ 摩诃菩提寺

沿着步道进入寺内,远远就在郁郁葱葱的树丛中看到了这座具有2000年历史的佛塔塔尖。摩珂菩提寺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由皈依佛教的阿育王修建而成,在千年的历史中,它的每一次的推翻和重建都是王朝变更和信仰的较量。尽管佛教在发源地印度还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感恩信仰的伟大,曾经的圣迹依旧可见,成为虔诚信徒们最向往的地方。

和大多数印度景区一样,进入摩诃菩提寺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安检。虽然不需要收取门票费用,但需要为相机购买拍照费,算是印度景区的一大特色。

进入寺院前需要把鞋子脱掉,放在入口处。面积不大的寺院里很多僧人和朝圣者们都席地而坐或默念诵经、或闭目冥想、或学习经法,或磕头祈祷。纵使身边行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也丝毫不能影响到他们,一种与世隔绝的坚定和专注,是信仰所带给他们的力量。

在正觉大塔前偶遇了一次法事活动,僧人和朝圣者手持贴着佛像的黄色布绸,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绕着佛塔边走边诵经,最后走进塔内。

相传释迦摩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分别是8岁、12岁和25岁。其中8岁和12岁的等身像都在中国西藏,藏于大昭寺和小昭寺。而25岁的佛像就供奉在眼前的正觉大塔里,被万千信徒参拜,见者皆为缘,见者皆赐福。

僧人们围坐在主塔的下面,无论来自什么国家,无论年纪年幼或是年迈,无论单独默念,还是群体共学,每个人都认真的在浩瀚的佛法中钻研。

传说中的大菩提树位于正觉大寺的背后,枝繁叶茂,树下依旧还留着佛脚印以及金刚宝座,每个到访的朝圣者都会来到树前的石栏上叩拜祈祷,贴上金箔,供奉鲜花。

然而这棵树其实并不是佛陀顿悟的那一棵,而是其子孙。阿育王之妻因为嫉妒帝王更关心一棵树而不是自己,而向菩提树投毒,最终导致大树死亡。还好在这之前阿育王之女曾将大菩提树的树苗带去斯里兰卡,后又移植回原地,才有了如今这棵菩提树,得以传承。

我尝试在地上寻找一两片菩提树之叶以作纪念,却发现偌大的地方居然没有一片落叶,想必大家都有同样的诉求吧。

在菩提树周围有各地的信徒组成的朝圣团,他们邀请高僧在菩提树下讲经传道解惑,在圣地的加持下学习佛法,参悟人生。

除了高大的主寺外,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用石头雕刻出来的小佛塔,它们林立在园区中。佛像、鲜花和经书也随处可见,每一个角落和物件都是神圣的。

很多来自各国的僧人团队,不远万里来菩提树下取经学习,参加各种法事、仪式和佛学活动。在为信徒传道解惑的同时,他们也需要潜心学习,讨论佛经,祈求早一天能大彻大悟,得道而归。

查看全部

★ 瓦拉纳西|恒河边的生死轮回之地

在印度的第12天,抵御了雾霾和路边摊持续攻击后的我,最终还是病倒在了瓦拉纳西——在这个被印度人誉为印度教圣城的地方,因为肠胃炎发烧腹泻,我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这样的经历让我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尤为深刻。

瓦拉纳西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城市,这里没有生与死的界限,是轮回的终点亦是起点,这里环境很肮脏内心却很纯净,一切都神圣且充满仪式感。

圣城位于恒河边,关于恒河的传说故事就太多太多了,大多数国人的认知都来源于媒体的报道,大抵就是一条被人为严重污染的河流,一条上游沐浴饮用,下游烧尸撒骨灰的“奇葩“河流。而在印度人眼中它则是湿婆用头发把天上的银河引入人间而形成的圣河,印度教信徒们终生有四大追求几乎都与它有关:敬仰湿婆、在恒河沐浴,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即便是死亡也希望能葬于恒河,在信徒心中这里便是“天堂的入口”,是解脱和救赎。

在瓦拉纳西的游览也与恒河息息相关。

夜晚9点多,拖着即将生病的身体从瓦拉纳西火车站走出来的时候,精神已经在崩溃边缘,面对混乱的交通和胡乱要价的TuTu车司机,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此时此刻我是如此讨厌这个国家和印度人,然而这并没有结束。

TuTu车在拥挤吵杂的城区中穿梭,颠簸的路面和为了避让人群和动物的急转,让我几乎把前一天胃中食物都喷射出来。

青旅靠近恒河边,车开不进去,只能拖着行李箱步行数百米。走进了如迷宫一般的漆黑小巷子里,导航根本无法定位准确的位置,窄到只能一人通过的小巷子,依旧有摩托车呼啸而过,还要用喇叭Bi你,路面凹凸不平,行李箱的轮子几次都卡在了坑里,动弹不得,牛粪狗屎满地都是,一不留神就踩上去,心态彻底崩了。

凭借最后的意志力到达青旅的时候,我瘫软地坐在椅子上和前台小哥说了一句:“I almost died ”。他微笑地看着我,表示出了充分的理解,我想我并不是唯一这么说的顾客,毕竟他表现的太习以为常了。而接下来等待我的是彻夜无眠和病痛折磨。

◇ 恒河

清晨,在恒河上泛舟欣赏日出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体验。

只要看过一次,即使只是瞬间的一眼,

也不会有人愿意将这短暂的一瞥,与世界上的其他风景交换。

——马克·吐温   

当整座城市还笼罩在黎明前的黑夜里时,我已经裹着厚厚的衣服走在河边上,远处昏暗的街灯下传来了阵阵的铃声,一天的宗教仪式早已开始。在靠近河边的石阶上,晨浴的印度人已经默念着祷词,缓缓的走入冰冷的水中,他们相信河水能洗净身上的罪恶。

看到有外国游客经过,河边的船夫便上来搭讪,询问要不要乘船游览恒河,大约300卢比左右(可讲价,问清楚是每人还是每条船、多长时间、单程还是往返,以防被坑)。

小船缓缓划到了恒河中央,逐渐远离了河岸,祭祀的铃声和祈祷声逐渐变小,四周只有船桨拨动河水的声音。远处的天已经开始泛白,河面上出现了一层薄雾, 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此刻的恒河有一些神秘。

印度教相信轮回,所以他们不惧怕死亡,对他们来说死亡代表着的开始,今生的循规蹈矩和虔诚向善会让来生获得更高种姓,能葬于恒河中是每个印度教信徒今生最后的愿望,也是最神圣的事。

船夫把我们拉到了恒河下游的焚尸地,放眼望去河岸上一片狼藉,这里每天都有上百具尸体被焚烧。燃烧一具尸体的木头大约需要1000人民币,对于很多穷人来说,一辈子的努力就是为了存够买这些木头的钱,而很多人甚至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的钱,只能抛尸恒河中。

遗憾的是由于云层太厚,没有看到金色阳光洒满恒河和瓦拉纳西的圣景。直到身体实在扛不住了,在恋恋不舍返回青旅的路上,太阳才穿破云层,此时已经挂在了半空中。阳光瞬间把云和河水都染成了橘黄色,平静湖面上穿梭游船和半空中飞舞的水鸟,作家笔下独一无二的风景出现在了眼前。

多亏了同行的小郭同学,在我身体不适放弃了第二天清晨的日出游船后,不负众望地传回了一组晨光下的瓦拉纳西照片,让我不枉此行。(下图来自小郭同学)

恒河不仅是印度人精神向往的圣河,也是真真切切的母亲河,形形色色的印度人汇集在河岸边,呈现出了一副副信仰与生活交织的画面,这里就是瓦拉纳西的人间百态。

◇ 瓦拉纳西老城

从河岸边走进瓦拉纳西的老城中,旅店、杂货铺、餐厅以及神庙遍布在如迷宫般的羊肠小道上,宛如一个巨型的城中村。在这里不需要也用不上导航,只用凭着感觉走,在避让各种突如其来”危险“的同时,感受圣城的市井生活。

从小巷中七拐八拐最后绕到正街上,混乱不堪的印度专属交通情况又出现在眼前,随地摆放的摊铺杂乱无章,人群、动物、机动车、人力车、把道路挤的水泄不通,这一切都如此的熟悉,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定要说特别之处的话,瓦拉纳西街上的动物真是太多了,狗、牛、猴子没有一点对人类的惧怕,整个就是一副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画面。

Lassi是一种印度酸奶,加上一些水果和配料就可以制作完成。这间简陋的Blue Lassi奶昔店创立于1925年,算是当地的一家网红店,很多游客都会慕名品尝一下。

在狭窄的店里面和各国游客挤在一起,整整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吃到。第一口还挺惊艳,但是越吃到后面越腻,虽是酸奶但是甜到灵魂最深处,齁到不行。

◇ 恒河夜祭

每天傍晚,在恒河边的河坛上都会举行祭祀仪式,这样的传统已经几千年,从未间断过。当阳光逐渐消逝在密密麻麻的建筑后时,工作人员开始打扫祭台并逐一放上法器,河坛上陆陆续续有人到来,他们围坐在祭台的四周,等待仪式的开始。大部分的游客会选择乘船在河里欣赏,这样可以正面祭坛,观看全景,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长焦距的镜头才能拍摄到祭司。

在神坛上方高大的灯架子上有几个铜铃,系着铜铃的绳子由祭坛边的群众负责拉动,据说这是一份神圣且幸运的工作。

时辰一到,祭祀开始。几位身着黄红色法衣的婆罗门祭司开始一起吟唱梵歌,用海螺吹响深远且嘹亮的声音,似乎在唤起神明的注意。随着铜铃的响起,祭司们点燃了手中的香炉,顷刻间烟雾缭绕,烛光摇摆,低声轻喃的祭司开始变更着手中的法器,在月光下轻舞,以祈求神明的庇佑。

随着花瓣抛向空中,散落在四周,祭祀已经接近到尾声。在祭司的带动下,信徒们开始一起吟唱歌曲并整齐的拍手互动,场面十分震撼。

当我在记录祭祀仪式的时候,前排一位妇女用很反感的眼神看着我,并示意我不要拍照。我被吓到,感觉触犯了什么禁忌,然而马上坐在我旁边的印度大叔就告诉我说,没关系,可以拍照。也许拍摄祭祀仪式本来就是不允许的,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似乎也很难制止这种不敬的行为,并且游客还带动了周边的商业活动的发展,让神圣的宗教仪式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当地的旅游体验项目。

当祭祀结束后,信徒们开始向恒河女神祈福,一朵朵花灯被点燃后缓缓放进恒河中,带着美好的祝福,摇曳在恒河里,越漂越远直至消失在黑暗中,或许就这么传递到了神明身边,接下来只用等待着愿望的实现和好运的降临。

每次亲临圣城总会被宗教力量所震撼,除此之外,瓦拉纳西又有一种不一样感觉。在习惯了这里的混乱后,这里便会成为一座会让人着迷的城市,不仅仅因为信仰,更是因为这座城市丰富多彩。对于古老的印度教,很多令人费解的教义如今依旧延续着,并被所有教徒严格执行着,这些都融合进了他们的生活中,这些匪夷所思的行为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人们前来探索。

离开瓦拉纳西返回拉贾斯坦邦,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精神洗礼后,接下来就是满满的视觉盛宴了,斋浦尔的粉红还在脑中久久不能褪去,而马上迎接我的是白色之城、蓝色之城和金色之城,在印度的最后几天是对不同颜色的追逐。

★ 乌代浦尔|充满浪漫气息的湖边白城

乌代浦尔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印度城市,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最不像一座印度城市,甚至连印度人都把它美喻做”沙漠中的威尼斯“。

在拉贾斯坦这个沙漠之邦,这座城市可谓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之地。这不仅仅是因为皮丘拉湖的存在,相比印度城市普遍的脏乱差,乌代浦尔就如同一股清流,让所有到访的游客眼前一亮:群山环抱下广阔而清澈的城中湖,干净整洁的马路甚至让人略感“不适”,极具印度特色的成片白色建筑群,雄伟壮丽的城市宫殿,浪漫奢华的高档餐厅酒店,随处可见的手工艺术品商店,组成了这座浪漫典雅又充满艺术气质的白色之都。

从瓦拉纳西乘飞机抵达乌代浦尔的时候已经是夜晚,尽管依旧需要提着箱子步行数百米前往青旅,但已经隐约感觉到这座城市的不一样之处——也许是习惯了瓦拉纳西的过于吵杂,夜晚的乌代浦尔的安静让人有些适应不了。

皮丘拉湖是乌代浦尔的灵魂,但是它居然是一个人工湖,更令人意外的是皮丘拉曾经是一个村子,王公在这附近建城后,人为用水淹没了整个村子,最后形成了这个湖泊,成为了这座白色城市画龙点睛的一笔,也为之注入了灵气。

有钱人的生活总是那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乌代浦尔以湖为名,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围湖而建,除此之外在皮丘拉湖中心静静的浮着两座小岛,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湖上宫殿了,这里曾是王公的夏宫,整个建筑以白色的大理石修建而成,在蓝天的映衬下秀美无比。如今已经被改建成世界上最奢华的酒店之一,接待过无数的名人政要。到达湖上宫殿唯一的交通方式是湖边码头乘坐小船,当然只对住店的客人开放,想要登岛参观是不太可能的事,只能在岸边远观。

沿湖的建筑基本都是以灰白色调为主,独特的印度建筑风格和夹杂在建筑中的庙宇塔尖,充满异域风情。

虽然同样是狭窄、蜿蜒的街道,但是因为有很多错落有致的精品小商铺存在,吸引了每一个游客进店欣赏和选购。乌代浦尔绝对是最佳的手工艺品购物地,同比其他城市的市集,这里售卖的东西就精致太多了。

城市具有的休闲舒适浪漫的气质也让很多艺术家在这里生活,不仅有古老传统的细密画大师,也有新潮的现代画家,他们耐心讲解并兜售着自己的画作,也会现场表演高超的绘画技艺。

没有吵闹的环境和拥挤的人群,也没有满地的垃圾,皮丘卡湖边成为了本地人最舒适的休憩之地。湖边还有一些高档咖啡厅、餐厅和酒店,很多游客都愿意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或者红酒,在湖边的树荫下慵懒地享受一下午的阳光,此时此景仿佛置身欧洲小镇,惬意且迷人。

◇ Jahdish Temple

在众多的商铺中夹杂着一座神庙,它修建在一个露台上面,高耸的塔尖让它在众多矮小的商铺里显得格外高大。这是一座古老的庙宇,是乌代浦尔最大的神庙,供奉的是印度教三相神中的毗湿奴。(对于这座庙宇到底是印度教还是耆那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是从庙宇的建造风格对比来说,我觉得它更像是属于耆那教,但又供奉印度教的神就让人很迷)。

第一眼看到寺庙主体的时候,瞬间目瞪口呆,其雕刻的精美和华丽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主庙由全大理石建筑而成,从庙顶至底座,整个外立面都是动物、人像和花纹的雕刻层层叠叠组成而成,形象惟妙惟肖,排列布局也十分讲究。如此巧夺天工的技艺让人折服,不亏是花了几百年时间才修建完成的神庙,浓缩了多少代石工,匠人的心血。

在主庙内部经常会有祭祀活动,男男女女的信徒们盘坐在地上念经吟唱,处于对其的尊重以及宗教禁忌,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如果时间充裕,在这里欣赏一场祈祷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 城市宫殿

如果皮丘卡湖给乌代浦尔带来了宜人的风景,那城市宫殿就为其留下了辉煌和艺术成就。

整个宫殿建筑群依湖而建,外观宏伟壮丽,内部奢华炫目。宫殿由几代王公不断扩建,历经数百年后最终形成现在的规模,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集酒店和博物馆为一体的大型景点。

穿过景区大门,巍峨高耸的城市宫殿就立于眼前,花岗岩和大理石修建而成的堡垒墙壁有很强的防御力,墙壁上方则是精美雕刻的门窗和具有印度风格的楼亭。

宫殿区域内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皇室的华贵气息,精致的喷水池,骑马卫兵英姿飒爽,几乎每一面墙壁上都有色彩鲜艳、细致精美的图画,内容大多是王公骑着大象或者骏马样子。

沿着线路游览城市宫殿,首先参观的是博物馆区域,这里藏品不是很多,大多是皇室之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精美的工艺品。

但我觉得比起藏品更具有观赏价值的是这里的内外部建筑装饰:门窗上不仅有复杂精美雕刻,还镶嵌着各种琉璃装饰、五彩宝石,墙上精美马赛克镶嵌画让人目眩,精致的小庭院和露台都完美地结合了拉吉普特的浮夸艺术风格和莫卧儿式的建筑风格,由内而外透露出颇具艺术品位的贵族气息。

穿过博物馆区域来到了一个花园式的露天庭院,虽然小但十分别致,这里是王公贵族们休息纳凉的地方。因为大部分的屋子都比较黑暗和压抑,突然出现的阳光绿叶,让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好了很多。

接下来会经过一连串的小房间,这里曾是王公贵族们居住生活的地方,这是宫殿里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区域——每一个房间的装饰都截然不同,有炫目瑰丽的奢华玻璃宫及镜宫,有用燃料涂满墙壁的不同颜色的房间,宛如在玩密室逃脱,也有令人眼花缭乱画满图案或者叙事画的屋子。

在宫殿的顶层有一个比较开阔的露台,在这里可以俯览整个白城以及宫殿后方的皮丘卡湖。在这个露台的侧廊上镶嵌有很多装饰品,其中也不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砖片。

查看全部

◇ 日落点

其实在宫殿后方的小山坡上还有另外一处极佳的日落欣赏点,乘坐缆车登上山顶便可以俯瞰整个皮丘卡湖和宫殿,视野极佳,强烈推荐。从市区可以步行30分钟左右抵达缆车处,也可以乘坐tutu车,和司机说缆车看日落基本都知道。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返程的途中,又路过了城市宫殿,这时的宫殿已经亮起了灯,在月光下别有一番情调。

在乌代浦尔短短的两天时间,简直颠覆了之前对印度城市的刻板认知,没想到在这个国度里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浪漫典雅的白色城市。

★ 焦特布尔|一座不是那么蓝的世界蓝城

从乌代浦尔到焦特布尔最好的方式就是拼车,大约6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以到达。10点从乌代浦尔出发,大约中午一两点的时候会经过一处宗教圣地——热那克普,这里是印度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耆那教神庙建筑群,在经历了锡克教、佛教、印度教的圣地之后,这里也是此行最后一处宗教圣地。

这里也被称作“千柱寺”,是一座由乳白色大理石修建而成的神庙,从外观上来看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主殿周围一座座石塔整齐的铺盖而成,据说象征着神居住的一座座山,塔顶上飘着幡旗。难道所谓千柱难不成就是这些石塔?不禁有些失望。

◇ 热那克普-千柱寺

沿着石阶走向神庙的大门,圣地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四周的大理石柱子、台阶和门框上逐渐出现了一些精美的雕刻,若不是在乌代浦尔已经见过类似的建筑,此刻我肯定会震惊不已。

然而当真正走进这座神庙,当它完全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相信所有人和我一样被眼前的这一场景所震撼到,这岂止是一座庙宇,完全就是一个艺术工艺品!

目及之处的全部大理石建筑结构都被精雕细琢古过石柱、穹顶、屋檐、门框、墙面,无一例外。从穹顶和不同庙宇缝隙间照射下来的自然光,营造了一种神秘又宁静的感觉。

千柱寺真不是浪得虚名,在结构复杂的29座大厅里竖立着1444根支柱,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柱子上都雕刻着神像、花纹等各类饰品,让人眼花缭乱。

据说所有的立柱里没有任何两根是完全相同的,在狭小的空间里,如此多的立柱排列却又形成了一种空间交错感,不得不感叹古代印度人高超的建筑造诣。

来印度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耆那教,直到今日拜访了他们的圣地后,才开始通过阅读了解了这个起源于印度古老且小众的教派。其教义令人记忆深刻:

严格的素食主义。绝对不能杀生,就连昆虫也不能杀死,所以耆那教没有从事农业的,因为在耕种中难免会踩杀昆虫。绝食到饿死也是一种神圣的修行。信奉禁欲主义。耆那教分白衣派和天衣派,天衣派主张不穿衣服,而且道行越高的圣人还要全裸,所谓天人合一,只用牛粪涂抹身体来保暖。

这种提倡苦修的宗教,其实比其他信仰更有力量,一旦皈依了,几乎不可能有转变。虽然又禁欲还不能吃肉,但由于他们恪守信仰,讲究诚实和道德,大多以商业为生,最终促使成了印度优秀的商人或著名财团。不过赚那么多钱还是不能享受,意义何在呢?当然是把钱花在修建寺庙上咯,因此留下了这样一座华丽的建筑艺术品。

◇ 焦特布尔老城

蓝色是一种具有魔力且让人着迷的颜色,蓝色的天空和大海总能给人带来无数幻想和美好憧憬,而当蓝色彻底融入到一座城市时,便是赋予了这座城市纯净、清新和浪漫的气质,世界上有三座蓝色之城:希腊的圣托里尼、摩洛哥的舍夫沙万还有印度的焦特布尔。他们都是无数人心之所向的地方。

焦特布尔是拉贾斯坦邦第二大城市,紧邻着沙漠的它没有成为像乌代浦尔一样的“沙漠绿洲”,但凭借蓝城的名号和巍峨的梅兰加尔古堡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下午6点,终于到达了焦特布尔,司机小哥又以各种理由拒绝把我们送到酒店门口,导致不得不再一次提着行李,走了整整一条街才进入老城区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代表性的几十米高的钟塔建筑,在它下面是一个小广场,而周围便是一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四周拥挤的人群,琳琅满目的货物杂乱无章的堆放在地上,无比吵闹。

在经历了乌代浦尔,独具一格的城市风光和市容市貌后,焦特浦尔又再一次把我们带回了印度最正常不过的城市环境中。

关于焦特布尔为什么会变成蓝城,有两种最常见的说法:一种是印度种姓体制里最高等级的是婆罗门,为了突显高贵的身份,将自己居住的房屋涂成蓝色;另一种说法是这种蓝色的涂料能削弱太阳直晒和防蚊虫。

无论是曾经的哪种说法,如今焦特布尔的居民把房子刷成蓝色只有一个目的——保住蓝城名号吸引游客。

其实焦特布尔根本没有那么蓝,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蓝色的屋子,所以在复杂老城街道小巷里寻找蓝色房子也成了一种独特的当地体验。

◇ 梅兰加尔古堡

在焦特布尔老城中,无论什么角度只要抬起头都能看到远处高高屹立在一座山上的梅兰加尔古堡,坚固的黄色砂岩城墙与山体融为一体,似乎已经成了山的一部分。这座城堡也是焦特布尔最值得游览的地方。

前一天晚上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和一位日本小哥闲聊了一会儿,居然得到一个令我有些震撼的知识点。梅兰加尔古堡居然是《海贼王》中阿拉巴斯坦国宫殿的原型,小哥也是“朝圣“而来,这就让我对古堡更充满了好奇。

由于城堡的主入口只有一个,如果从老城步行上去很可能走错门导致绕更久,所以乘坐TuTu车直接沿主路上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令人意外的是梅兰加尔古堡是此行中唯一一个有中文语音电子导游的景点,在售票处使用护照抵押便可以免费获得,终于可以不用像个傻X一样的逛景点了。

从城门进入古堡的外缘区域后,还需要在高耸的城墙下沿着山体绕几圈,穿过几座大门才能进入主体部分,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强了防御力。

在路边有一座非常不起眼的纪念碑,传说国王修建古堡的时候,强拆了山上的一座庙宇,结果被下了诅咒,城堡将永远缺水。(这不废话么,这唯一一座光秃秃的山头包,它能不缺水么)。为了解除这一诅咒,有人提议献祭一名男性,一位叫拉吉亚(Rajiya)的年轻人主动献身了,却依旧没有解除诅咒,换来的只是一座永垂不朽的碑。

当看到一扇有大量突刺的大门时,就是进入了城堡的核心区域了,这些锋利的突刺是为了防止敌人大象撞击而设计的。

在大门不远处一排排的红手印也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都是国王的宾妃们殉葬前留下的手印,整整5行31个。在印度的古老传统中,丈夫如果死了,寡妇会因为被视为不详之人而被众人所嫌弃,最终被逼迫殉葬,这样的仪式叫sati(萨蒂制度),如此荒谬的仪式也反应了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进入大门后就是博物馆区域了,但从建筑设计上来看就已经达到了艺术品的级别,精美复杂的镂空和雕刻设计,虽然尽显奢华。但是也会给人一种极强的压迫感,甚至有些密集反应。

在这里展示着很多王公贵族们使用过的物件,比如印度古代枪炮、武器、旗帜、皇室宝座、象轿、地毯、壁画等 。

除了琳琅满目的历史文物展品外,任何拉贾斯坦王公的宫殿城堡内部设计都是一大亮点,从之前的琥珀堡、城市宫殿到,已经被奢华个性的布局和复杂巧妙的设计震惊,梅兰加尔古堡也不例外。

城堡上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站在这里焦特布尔老城的一举一动尽在眼中,城堡的设计处处都考虑到了防御,难怪这座城堡从来未被攻克过。

在沙漠边的蓝城焦特布尔只有短短停留了一天的时间,由于旅途疲累和审美疲劳,也让我们放弃了其他的景点。总的来说这座蓝城令人有一些失望,并没有想象中的清新,甚至连白城那样的干净整洁都谈不上。

傍晚离开了这里,乘坐火车前往印度之行的最后一站,四色城的最后一座,位于沙漠中的金城杰伊瑟尔梅尔。

★ 杰伊瑟尔梅尔|一千零一夜中的沙漠金城

杰伊瑟尔梅尔是印度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四色城中的“金城”,城市地处塔尔沙漠边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城,整座城市几乎都是由黄色砂岩修建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熠熠生辉的金色,固得此名。

美好的东西总是需要被赋予传说和神话。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杰伊瑟尔梅尔的城堡原本是天上的一座宫殿,因为中了魔法师的咒语在一夜之间降临到了荒凉的沙漠中,最后化成了一座金色的城堡。”

在拉贾斯坦邦看过太多的宫殿和城堡,唯独金城的城堡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因为这里没有被改造成收费的景点,依旧有居民生活在这里,这是一座有生命力和市井气息的城堡。

◇ 杰伊瑟尔梅尔城堡

乘坐火车到达杰伊瑟梅尔的时候是清晨5点多,城市还笼罩在一片黑暗中,还好青旅的老板早已备好了接送车辆,安全把我们带回酒店。由于没有到check in 的时间,也没有额外的空房,又冷又困的我只能蜷缩在一个沙发上休息,等待黎明的降临。

金城的日出和日落是绝对不可错过的。当柔和的阳光慢慢洒满整座城市的时候,金城才会逐渐显露出其最美的时候。欣赏这一美景,一定要选择城堡里的制高点,很多餐厅、咖啡厅都会提供观赏点。

早餐过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相机出门了。因为时候尚早,很多小商铺还没开门,城中的街道上一片冷清,我只能选择绕着城墙边走一走。清晨柔和的阳光,逐渐升高的温度伴随着沙漠里吹来的凉风,金城的清晨令人无比舒适。

毫无目的地闲逛,一不小心就来到了城堡的大门处,索性走出了城堡,去下方的老城镇里逛一逛。其实金城的城堡并不大,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可以绕一圈。整个城堡和梅兰加尔古堡一样,修建在一座小山丘上面,也许这样的选址有除了良好的防御效果外,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尊贵感吧。

在旅行权威杂志《Travel+Leisure》颁布的“全球最佳榜单”中,印度位居“全球100佳酒店”名单第二名。就是说,印度的顶级酒店数量居全球第二,我相信很多人都应该无法接受,但事实上印度很多的酒店都是由以前的宫殿改造而成,对于宫殿的精致和奢华,相信看过之前游记的小伙伴早已知道。

位于城堡大门口不远处的Mandir Palace就是这样一座酒店。这里曾是王公贵族的庭院,最后被改建成了酒店和博物馆的组合,光是从外面华丽的雕刻和精美的园艺就感觉到了奢华的气息。

午后,商铺已经开门营业,整个城堡都“活”了过来——地毯店、服饰店和手工艺商品店门口摆放的货物和客栈、餐厅、旅行咨询处前大大的广告牌,犹如装饰品一样把单调的小巷子注入了色彩。

不同于印度的传统市集的吵杂,这里很安静且悠闲,城堡里居住着的人们慵懒的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享受着慢生活,一副岁月安好的景象。

在旧时,杰伊瑟尔梅尔是古印度通往中亚的贸易重地,大量的物资运输给城市的带来的无数的财富,商人和贵族们纷纷在城中修建自己的豪宅,其风格依然延续传统,复杂精致的雕刻,尽享奢华。对于这些建筑,已经开始严重的审美疲劳,因此也没有花钱进去参观。

前面说过金城的日出和日落是最美的时候。赶在日落之前,一定提前选择一个极佳的地方。最佳的位置就在城堡西面最外围的那一圈咖啡厅,绝对是最佳日落观赏点,点上一杯饮料或啤酒,静静看着远方的太阳慢慢把城市染成金色,金城的壮美再一次让人感动。

查看全部

关于我

80后,白羊座。

躁动的心 💜,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好感。 嗯

💨管不住的脚, 呀总想多去外面走走 呀, 呢或许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

🫡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很美 💁‍♀️, 🥱生活很美。 呢

走过了很多地方 呢,留下了很多回忆

嗯拍下了很多照片 🙅‍♂️,记录了很多见闻。

希望能都讲给你们听。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

“君看”(yezhou325) 呢

前面的话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