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交通住宿 >

你知道“新平”这个县名是如何来的吗?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栏目:交通住宿


龙泉寺

说起“鸣鼓营碑”,当地人周祯总能说出个一二。

位于藏碑亭中的“鸣鼓营碑”,镌刻着有关新平的历史。

□记者顾世丹文/图

新平龙泉寺在新平县城南的照壁山腰,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据说,在那里有一藏碑亭,里面的历史文化内涵最为深厚,不但有文庙中康熙年代的“曾子赞”、“孔子赞”碑,还有原立于戛洒镇大槟榔园的奉上革弊碑等。其中,有一块“鸣鼓营碑”,因为记载着新平县的历史沿革而显得弥足珍贵。

初识鸣鼓营碑

龙泉寺寂静而祥和,这个建于照壁山腰、海拔1600多米的寺院,总会在清晨伴随着斗转星移,显现出一种佛家寺院素有的庄严肃穆。

站在寺前望去,是那波光粼粼的龙潭,潭水清澈。据民国《新平县志》记载:“其地多巨石古木,有泉水自石隙中流出,于山凹处积水成潭,潭中产鱼虾。清光绪三十一年于潭畔建寺,名‘龙泉寺’。”县人李济光赞云:“龙泉寺内吐龙泉,寺自清幽水自鲜。不仅平山欣仰戴,尤分余润到南天。”龙泉寺大殿坐南向北,为穿斗式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寺庙有正殿瓦楼房三间,配有左右陪耳,殿前两厢有房六间,殿院中有水池一个,水池中有一对犀牛卧波,水池外有六方亭一座。据了解,该寺于1985年5月重修,建有大雄宝殿、大钟楼、望城楼、南天门、三佛殿、药王殿等,其楹联彩绘、碑刻雕塑应有尽有。

顺路前行,人们很容易忽视隐藏于树林间的藏碑亭。这个碑亭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里面存放着关于新平建县以来的自然灾害记录碑等30多通,清前的碑刻10余通,堪称“新平碑刻大观园”,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鸣鼓营碑”。据说,“鸣鼓营碑”是明代名将邓子龙将军的行营碑,也是新平县的建县标志碑,是一块在新平现存的碑谒中重要的碑石。关于它,82岁的当地人周祯告诉记者:“邓子龙将军是明朝人,此碑为康熙年间复制,原本在五花山大庙。1958年,因种种原因,这块碑曾被人们抬去镶猪圈。得知此事后,我便叫人用两包水泥把它换了回来。这块碑是新平的历史,怎能拿去镶猪圈?”

据了解,“鸣鼓营碑”用料为沙石,高1.4米、宽0.7米、厚0.1米,四周纹饰清晰,文字为楷书阴刻,碑额角落已部分损坏,上题“鸣鼓营”三字,碑文计13行200多字。石碑原文为:“破敌军山,平核桃箐,焚白改寨,扫麻栗湾,擒斩万计。万历辛卯季冬廿三日也,钦命挂印总兵、丰城邓子龙立……原文照于前,以志不朽,以示不忘云。康熙丁酉仲秋十八日,秦中李清正重修。”

那么,碑文中的“破敌军山,平核桃箐”等等,说的是什么?邓子龙又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和新平联系在一起呢?而这一切都得从“鸣鼓营碑”说起。

平叛建立新平县

据记者了解,“鸣鼓营碑”于明万历辛卯年立于新平县城西五花山关帝庙内。后来由于战乱,此碑被砸成数片。清康熙壬辰年,陕西韩城人李清正任新平的典史官。他于康熙丁酉年八月,捐薪勒石复制,重立于五花山大庙。

时间回到明朝年间,当时为了反抗明王朝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彝族抗暴英雄普应春率领磨盘山一带的彝族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反抗斗争,声威直震朝廷。明万历十九年,朝廷派邓子龙率兵镇压。据说,邓子龙是个久经战场、深谋远虑的战将。开始他并没有大批进剿,而是派小股兵力试探,几仗下来,官军都被普应春战败。于是邓子龙就屯兵平甸,伺机而动,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军还是被明军镇压了。在《明史》卷二百四十七有这样的记载:“……无几,丁改十寨普应春、霸生等作乱,势张甚。定大征汉土军,令子龙军其右,游击杨威军其左,大破之。斩首一千二百级,招降六千六百人。帝为告谢郊庙,宣捷受贺。”周祯告诉记者,起义被镇压后,朝廷便裁州建县,将原来的新化州裁去,建立了新平县。

而据记者了解,以前的新化州,文明繁荣,辖区远涉镇沅、景东、石屏、通海等地,疆土辽阔。在邓子龙将军镇压起义后,始建新平县。在《新平县志·大事记·中篇条》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明万历十九年,丁苴白改彝普应春等叛。抚镇吴定。沐昌柞遣参将邓子龙讨之,破敌军山,平核桃箐,焚白改寨,扫麻栗湾,擒斩万计。应春等即诛。七月二十三日,于鸣鼓营勒石记功,请割元江、石屏、河西、新化等地,建立县官以镇抚夷众,名日新平。”

至此,“新平”虽经历朝代的变迁和行政区划的更替,但它从未改变,并一直沿用至今。

邓子龙是抗倭名将

说到这里,人们或许会对邓子龙产生些许兴趣,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除“新平”一名由他而立外,还有着怎样的功绩?

据了解,邓子龙为江西丰城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等,其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他还自题“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在书房的匾额上,足见其文武双全。但后来因其统帅水军出征朝鲜抗击倭寇,并与朝鲜名将李舜臣一起战死沙场。

据记载,明万历二十六年,兵部上书让邓子龙任副总兵统帅水军出征朝鲜,跟随陈璘东征。此时,李舜臣等人已将日军击溃,日军准备渡海逃回日本,邓子龙跟随李舜臣率水军千余人在釜山海面迎击日军。这就是著名的“露梁海战”。战斗中,邓子龙虽已年过七旬,仍领两百人向日军冲锋,杀敌无数。然而,不幸的是,别的船将火器误投到了邓子龙的船上,船因此起火燃烧。日军趁机反扑,邓子龙力战而亡,前来救援的李舜臣也共同殉难。

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邓子龙在云南边境指挥了多次征缅战斗并屡次击败缅甸入侵者,使得先前依附缅甸的部族都投靠了大明王朝,为巩固边疆、建设国防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虽不曾听说邓子龙在新平的其他事情,但我知道他曾在新平有一所庙,名为‘邓子龙将军庙’。旧时,每年的6月人们便会到庙里烧香、做会等。现在么,邓子龙的像销毁了,一样也没有……”关于邓子龙,周祯这样描述。


上一篇:新化山里的踏歌声 下一篇:新平有了“箩卡叠”
最新推荐